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梁志遠:打造基層布藝中心

2018-02-07
■梁志遠倡議政府在深水鶗斑y為基層市民而設的布藝中心。■梁志遠倡議政府在深水鶗斑y為基層市民而設的布藝中心。

梁志遠主力研究小販政策多年,他認為政府在今次處理棚仔事件上,既有可取也有不足之處,面對現時布販與政府就安置地點持不同意見而陷入的「膠荂v狀態,他建議政府盡早公佈安置地點,讓他們不用再以小販形式經營,同時進行獨立調查,彈性處理尚未被承認身份的小販。

解決安置地點

梁志遠表示布販在這四十多年內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經營地方,用多年時間找到生存空間,恍如一個自治區。「這裡很多設施都是非法的,但都是他們為解決棚仔內存在的問題而想出來的,他們已把棚仔當成自己的家。經歷了四十多年,這裡已經成了一個景點。」

他指出,營運小販區與營運布市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現時政府決意營運布市場而不辦小販區,需要考慮適當地點。而現時大致有幾個方案,其一是原地安置,其二是遷至通州街,惜兩個方案均有不足之處。他表示:「若要原地安置,現時棚仔這個小販區位置其實並不大,因此不算是理想地方。至於方案二政府屬意通州街,該處面積確實比現時棚仔的大得多,而且有基礎設施,可惜露宿者安置的問題又尚未解決。」

因此,他認為目前政府應要做諮詢,與小販就安置問題達成共識。

設立布藝中心

同時,梁志遠提出一個布藝中心的概念,而該布藝中心的目的並非走高檔路線,而是以服務基層市民為主。梁志遠表示:「商販繼續經營生意的同時,旁邊可設立一個由社企營運的布藝中心,主力負責推廣布藝,同時擔任一個資料館的角色,例如加插一些關於棚仔的歷史回顧,打造成一個『棚仔館』。」他認為台灣現時有不少類似的文創館,肩負起記錄社區歷史的角色,因此香港亦可借鑒當地的經驗,設立「棚仔館」,把棚仔的歷史記錄下來。

除了負責推廣和記錄歷史外,梁志遠認為可以邀請本地退休女工或南亞裔婦女,定時舉辦製衣或小手工的工作坊。他表示:「現時香港懂得『車衣』的人並不多,這門手藝已經漸漸式微,布的需求下降,意味布販的生意也受到打擊。現時香港有不少退休女工,可邀請她們開辦工作坊,教人『車衣』或做小手工。同時又可以邀請南亞裔婦女開班,教本地人製作她們的衣服。只有對布匹有需求,布販才有生存空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