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星視評:貶值了的《百萬富翁》

2018-02-09
■陳志雲主持節目《百萬富翁》。■陳志雲主持節目《百萬富翁》。

2018年,永恒的亞視如殭屍一樣,再次在網絡浴火重生。重開後打頭陣的節目,正是亞視近廿年最賴以自豪、於2001年首播的《百萬富翁》(至2005年完結)。然而經過十多年通脹下,不僅100萬元在貶值,就連《百萬富翁》的吸引力亦大不如前。

由當年的陳啟泰換成今日的陳志雲,其實都是延續着一份知性的品味,也可以見到重新開張的亞視,也不想搞砸自己的經典皇牌節目,願意邀請重量級的「友台高層」擔任主持,這足見亞視也是有心搞好這個網台,而非純粹搞笑。但要知道《百萬富翁》在本世紀初首播之時,亞視仍有三幾點「黃金時段」基本收視,跟現在接近零基礎觀眾,情況更為嚴峻。(相信大家仍記得亞視「收尾幾年」長期處於零收視吧!)要觀眾為了收看《百萬富翁》而專程下載亞視app來收看,這如意算盤又是否容易打響?

問題是,《百萬富翁》本來就是一個沉悶的節目。當年的成功,主要是香港經濟相對不景(特別是2003年),一個以「百萬富翁」為主題的遊戲節目,正好滿足了觀眾的精神需要──搵食艱難的時勢,更易產生「一夜致富」的集體幻想。再加上《百萬富翁》的勝負關鍵在於你是否擁有淵博知識,這跟一直崇尚「知識就是財富」的香港社會,可謂不謀而合。所以猶記得十多年前,那些《百萬富翁》的精讀「天書」出版蔚然成風,人人也在鑽研些刁鑽的知識,可能節目的成功之處除了取得高收視外,更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然而時移世易,當年若有幸贏得百萬獎金,的確可稱為「小富」(不只夠付樓價首期,在沙士期間更足以全數支付),但今天在通脹之下,100萬連車位也買不到!頓時令「百萬富翁」這四字大幅貶值。但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若果亞視能夠因應通脹,將《百萬富翁》改為《千萬富翁》(當然獎金也要按名加碼),說不定能喚起香港人當年的激情,重演十多年前人人「刨天書」、個個爭相到亞視總部參加《百萬富翁》的熱潮呢! 文:視撈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