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隨想國:鬥蛛

2018-02-09

興 國

科學家告訴我們,蜘蛛的種類超過四萬種,而我們常見的蜘蛛,大概屈指可數,可謂少得可憐。雖然少得可憐,但我們卻深以為喜,因為很多人看到蜘蛛會心生害怕。

快過年了,在家裡大掃除時,有看到蜘蛛網嗎?我曾對發現牆角結有蜘蛛網的兒子說,有蜘蛛不用怕,這表示家裡的蚊子會很少。

有劇毒的蜘蛛,我們大概都是從電影上看到的,多數的名都是叫黑寡婦的大型蜘蛛。但澳洲有一種名叫「鬥蛛」的蜘蛛,其毒液是專門對付像人類的靈長類動物,不是靈長類的話,被咬到也不會受傷害;但如果咬到人的話,死亡率據說超過七成。

現在要談的卻不是這種要命的「鬥蛛」,而是明代作家袁宏道寫的文章,名字也叫《鬥蛛》,說的是讓蜘蛛拚個你死我活的遊戲。文章開頭就說,「鬥蛛」的方法,從古時候到他活在的明朝,都不曾聽聞過。是他的朋友龔散木首創的,因為龔散木少年時跟他同在一家學館讀書,每當春和日麗的時候,就會捉些長腳的小蜘蛛,每人分幾隻,養在窗前,來比拚誰的蜘蛛會打贏。

袁宏道說,捉蜘蛛講究技巧,不能心急,因為在陰暗的牆角和案板下捕捉時,不能驚嚇到牠們,一經驚嚇,便終生不能鬥了。鬥蜘蛛要用雌的,雄的一看到敵人便會逃跑。要辨別雌雄很容易,雄的都是腳短而腹薄。

養的方法是,把別的、剛出生的小蛛捉來黏在窗前的紙上,雌蛛看到以為是自己生的,當別的蜘蛛走近時,以為是來搶奪自己的小蛛,便會極力保護。於是搏鬥開始了,先是用腳來互搏,幾個回合後,便出動怒爪,打贏的蜘蛛會用蛛絲束縛打輸的,直到牠死去為止。

龔散木很會選擇哪些是善鬥的蜘蛛,「色黧者為上,灰者為次,雜色為下。」他還為這些鬥蛛取名,「玄虎、鷹爪、玳瑁肚、黑張經、夜叉頭、喜娘、小鐵嘴,各因其形似以為字。」

袁宏道寫的《鬥蛛》是不是很有趣?但在這個時代,相信是沒有人再會玩這樣的遊戲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