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民記「兩會」獻策 為港「攞利是」

2018-02-22
■民建聯昨公佈「兩會」提案內容,譚耀宗、葉國謙、李慧琼、陳勇、彭長緯和梁志祥出席介紹。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民建聯昨公佈「兩會」提案內容,譚耀宗、葉國謙、李慧琼、陳勇、彭長緯和梁志祥出席介紹。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身份證明電子支付等予國民待遇 便利港人內地生活

全國「兩會」將於下月舉行,有多名成員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民建聯,將會就推動兩地合作與國家發展議題,提出31項建議和提案。在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工作、營商方面,民建聯建議為港人發放內地身份證明,並容許港人毋須綁定內地銀行戶口或信用卡,也可在內地使用電子支付工具,又在跨境薪俸稅方面提出新計算方法,建議豁免即日來回和周末、假期計算在內地居住的183日之內。適逢新春,民建聯希望中央接納他們的倡議,「畀封利是香港人。」■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朗文

民建聯昨日舉行記者會,介紹在「兩會」期間提出的建議和提案,兩名會務顧問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耀宗、葉國謙,主席兼全國政協委員李慧琼,兩名副主席、分別身兼港區全國人代及全國政協委員的陳勇和彭長緯,以及立法會議員兼全國政協委員梁志祥出席。

眾人亮出寫有倡議重點的大利是,分別為「落實國民待遇 推動大灣區發展」、「便利生活工作 改善營商環境」、「提升住屋及安老醫療水準」、「推動產業發展 保障動物權益」、「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及「優化法規及制度安排」,希望中央「畀封紅包香港人」。

回鄉證號改18位當身份證

目前,港人要在內地辦理商務及公共服務,例如申請內地銀行戶口以綁定電子錢包,會遇到不少困難,許多機構只承認內地居民身份證及內地住址證明。民建聯建議向不在內地定居的港人發放內地身份證明,或考慮參考二代台胞證做法,將回鄉證調整成18個號碼,作為內地身份證明文件。

短期內,他們認為可要求各公營機構及各行業營運商,在提供電子服務平台時,必須確保能兼容回鄉證,另外又建議放寬港人住址證明限制,容許港人只須提供香港法定信函、文件,以證明在港確實住址即可。

葉國謙解釋,內地電子平台非常發達,但很多只能辨識18個號碼的內地居民身份證,而現時回鄉證只有8個或10個號碼,令港人不能使用電子平台,構成不便,而二代台胞證已與內地居民身份證一樣有18個號碼,希望回鄉證可提升規格,而港人可自由選擇是否領取。

免綁內地銀行賬戶信用卡

目前,內地兩大電子錢包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均要求用戶綁定內地銀行賬戶或信用卡,令沒有兩者的港人未能享受便利。民建聯認為,可讓港人憑在香港使用的電子支付工具,毋須綁定內地銀行賬戶或信用卡,也可在內地消費。

港人到內地工作的考慮之一,為內地高昂的薪俸稅率,只要每年在內地居住超過183日,就會墮入高達45%的稅網。民建聯建議改善居住日數的計算方法,豁免將即日來回和周末、節日假期等非工作日數計算在該183日之內。

李慧琼:吸專業人士北上

李慧琼指出,如果倡議獲得接納,將會是非常大的突破,可吸引更多港人尤其青年及專業人士到內地工作,但由於涉及整個國家的稅務政策,推動及落實需時,同時該黨會在「兩會」跟進可否讓個別行業實行「港人港稅」。

提案及建議摘要

便利港人

■向不在內地定居的港人發放內地身份證明,或參考二代台胞證做法,考慮將回鄉證調整成18個號碼,作為內地身份證明文件

■放寬港人辦理商務及公共服務需提供內地住址證明的限制,港人只須提供香港法定信函、文件以證明在港確實住址即可

■讓港人憑在香港使用的電子支付工具,毋須綁定內地銀行賬戶或信用卡,也可在內地消費

■改善跨境薪俸稅計算方法,豁免將即日來回和周末、節日假期等非工作日數計算在內地居住的183日之內

■讓港人毋須領取就業證,便能如內地居民般自由選擇職業

■放寬港人在內地置業的按揭限制,按揭成數與內地居民一樣

■設立專屬渠道,以鼓勵及便利港人加入內地公務員體系及國企

■優化港珠澳大橋交通安排,包括放寬粵港跨境私家車配額制度、在珠海口岸實施便利的「過境私家車一次性特別配額」政策

■在珠海、中山及惠州等設立「香港村」,興建房屋予港人居住,並提供相應社區設施

■在公共交通工具及主要旅遊景點的優惠方面,給予香港長者國民待遇

■支持港澳在大灣區開辦醫院、健康養老中心等,為港人長者提供安老保健服務

■參考港大深圳醫院模式,讓香港優質醫院在內地主要城市建設合營醫院

■讓港澳籍學生可申請參加積分入學,接受內地中小學義務教育

■容許香港副學士生就讀內地所有主要高等院校第三年本科課程

■讓港人可入伍參軍,可先容許在內地就讀大學的港生參與

發展產業

■盡量將2017年CEPA的26項非服務業範疇的措施向港企開放

■進一步開放服務業,撤銷目前內地對香港多個服務業的准入限制

■允許香港個體戶毋須經過外資審批就能參與特許經營,營業範圍也應與內地居民看齊

■設立一站式資訊平台,整合內地各工商部門的資訊,包括公司註冊資訊、稅務資訊、工商法律法規

■將大灣區發展成智慧城市群,並在區內成立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及研究免除來自香港的原材料、設備等關稅,降低研發成本

■放寬國際旅客144小時過境內地免簽的規定,以吸引更多旅客訪港,體驗「一程多站」旅程

■劃出部分鄰近香港的內地水域及島嶼,讓內地相關部門與特區政府共管,讓香港漁農民生產作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