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名導田沁鑫:以教育提升民眾藝術素養

2018-03-08
■田沁鑫執導的話劇《四世同堂》一幕。資料圖片■田沁鑫執導的話劇《四世同堂》一幕。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要有與之相符的、有大國氣象的戲劇在國際舞台上交流,這也是我的理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說。

這位執導過《生死場》、《青蛇》、《四世同堂》等話劇的導演本月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記筆記、聆聽其他委員發言,是分組討論時田沁鑫做得最多的事。作為新委員,她擬提交一份關於「藝術教育」的提案。她說,希望通過藝術教育,提升人們的藝術興趣和素養,改善人際關係,從而了解、認知中華文化。

「只有對中華文化有深入的認知和審美,才能對中國文化熱愛,才能真正愛國。也唯有對中華文化深入了解和體悟,我們才能夠對西方藝術有鑒別地吸收消化。」田沁鑫說。從1997年執導《斷腕》算起,在田沁鑫20年的話劇導演生涯中,她的絕大多數作品均為中國題材。「我一直都在做中國戲,因為我喜歡中國文化精神。」田沁鑫強調說。

可學西方技術 切忌照搬形式

田沁鑫曾帶著她執導的《青蛇》受邀參加美國肯尼迪藝術節,這是肯尼迪藝術節第一次邀請中國大型話劇演出。「他們問我,你們古代的這個故事(《青蛇》)怎麼結構這麼棒、這麼有層次!我跟他們說,在這個故事裡,有人、佛、妖三界,妖想成人,人想成佛。我們還有三層空間結構的《西遊記》、《牡丹亭》,中國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想象力的民族。」田沁鑫很感慨,「我們現在講文化創新,就是先要搞清楚文化創新的基礎是什麼,基礎肯定是本民族的文化和藝術。我們可以學習西方技術,但不是照搬西方形式。」

田沁鑫說,她一直在探索用通俗而又不失美感的語言及內容方式,來講述那些她喜愛的中國故事。「世界知名劇團都有展現本國氣質的戲劇,我希望中國國家話劇院可以將中國故事以現代視角展現給世界。」

善用現代科技 演繹傳統戲曲

對於昆曲《1699.桃花扇》,田沁鑫徵得故宮博物院同意,使用明朝「南都繁會圖」做噴繪紗幕。打上燈光後,600多年前南京繁華的街道被重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齣戲我是滿意的,我們用一種現代的審美,呈現了600多年前中國戲劇的古典之美。」

「在科技時代,戲劇也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講好中國故事,也不能排斥學習西方的技術手段。」在去年排演講述國歌詞作者、藝術家田漢故事的青春版《狂飆》時,田沁鑫嘗試把影像和戲劇相結合,用現代方式把傳統故事、戲曲表演呈現給觀眾。「我想用戲劇和新技術的結合,告訴大家最早戲劇創作者和奠基人的故事,展現田漢對戲劇的真情、對國家的熱愛。」

「中國文化傳統博大精深,戲劇傳統源遠流長,無論是現實題材還是歷史題材,都需要賡續中國文化傳統,構架好的故事,做好中國式表達。這樣才能與世界戲劇並駕齊驅。」田沁鑫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