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兒的兩個女兒在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下長大,這源於她對教育的反思和頓悟。「我年輕時是虎媽,總覺得不要蝕底,所以在大女小時候逼她很緊,而且不要她做任何危險的事情,結果她害怕受傷,而且一旦失敗了就不會再嘗試,對於這個教育方法,我是後悔的。」
8年後,二女兒出世,黃敏兒一改風格,「細女好像野孩子,我對她會放手很多,一次她在滑梯被人推下摔到骨裂,我擔心她會不會有陰影,結果她還是願意去遊樂場玩,還告訴我『沒有事呀,他們也是不小心』。」
成長於貧窮家庭的黃敏兒形容自己小時候接受的是「自生自滅」的管教方式,其丈夫亦曾對她過分保護和催谷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以為然。
然而,當年的黃敏兒不信丈夫卻信同事和鄰居,「大女在愉景灣長大,那裡的媽媽們送完孩子上學會一起喝早茶咖啡聊天,談論自己孩子的情況,我受她們的影響。」可是女兒青春期嚴重的反叛讓她開始反思自己教育方法,而在細女身上的教育實驗,亦讓她認同丈夫那種自由開明的教育觀念。
冀抑「贏在起跑線」風氣
近年香港流行「贏在起跑線」,學童自殺事件時有所聞,令黃敏兒對香港教育感到失望,希望盡己之力推動改變,這亦是她重返教大的原因之一,「孩子要從小到大影響和教育,所以教大可以做很多事情。」
教育兩個女兒的經驗讓她發現,放手讓孩子過自己的童年生活,會訓練到她們的抗逆力。黃敏兒更決定採取主動策略去影響身邊的人,「我特別願意去幼稚園的畢業典禮當主禮嘉賓致辭,我會和家長分享我的觀點和故事,教他們不要信坊間所講的『贏在起跑線』。」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