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破「6比4定律」 建制得票勁升

2018-03-13

反對派新東票倉大失血 證炒作政治喪拉布乞人憎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朱朗文、沈清麗)立法會選舉過去有所謂6比4的「黃金定律」:即反對派與建制派在每次選舉的得票約為6比4,但是次3區補選兩者的差距就明顯縮窄:反對派在3個地方選區的整體得票率大跌至47.4%,建制派則大幅上升至43.2%。各界分析,所謂「黃金定律」近年已被打破,是次差距進一步收窄,與選民厭惡拉布、無休止的爭拗等有關,而唯一身為被DQ當事人的姚松炎被「二度DQ」,更證明DQ等反對派主打的政治議題已不再奏效,選民在投票時會傾向更多地考慮地區工作以至民生議題,令建制派的優勢更明顯。

在3個地方選區中,反對派在被視為其「票倉」的新界東的跌幅最大。反對派的范國威雖然勝出,但其得票率在3區中最低,僅得44.6%,建制派的得票率則有37.1%。

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和反對派的差距收窄了近16個百分點,令雙方實力更為貼近。

被形容為「奇蹟」攻下議席的九龍西,建制派的得票率上升了逾13個百分點至49.9%,港島區也上升了近8個百分點至47.2%。反對派的得票率,在九龍西為48.8%,在港島區則為50.7%。

建制趨團結 反對派內耗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坦言,所謂反對派與建制派的6比4得票率這比例近年已不斷收窄,但是次在單議席單票制下,反對派在地區直選的優勢仍然減少,主因是建制派越來越團結,反對派則不斷內耗。

另一方面,反對派缺乏地區工作,每次選舉都炒作政治議題,以激起支持者的投票意慾,但他們今次炒作「DQ」、人大釋法、「一地兩檢」等,市民都反應冷淡,無法成為催票力量,但反對派至今仍有一定實力。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則形容,反對派今次並非慘勝,而是慘敗。港島的區諾軒只險勝對手陳家珮9,000多票,反對派更失去新界東這個「票倉」,區內建制派與中間派的得票加起來已遠遠拋離范國威的得票。

炒作政治議題難掌握民情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認為,建制派一直注重地區工作,建立了強大、深入及堅實的地區網絡,令他們在每次大型的選舉都較易動員,也容易估算到支持者的數目,對拉票及選舉部署的方向掌握更好。相反,反對派傾向炒作政治議題,不容易掌握民情及手上「鐵票」。

民建聯會務顧問、全國人大主席團成員譚耀宗認為,民建聯在九龍西取得1席,除了鄭泳舜本身條件好外,姚松炎以「反DQ」為選舉工程的主調也不成功,最後更被選民「第二次DQ」。在新界東,建制派與反對派本實力懸殊,但鄧家彪是次得票也比前年參加新東補選的周浩鼎的得票多了2,000多票,范國威則較前年楊岳橋及梁天琦相加更少。

粘連「自決」「港獨」實倒米

新社聯理事長陳勇認為,選舉結果反映傳統反對派一旦與「自決」及「港獨」走在一起,必定「倒米」,即使大打「反DQ」悲情牌亦無作用,因為中間路線、溫和反對派都不受這一套,這在九龍西及新界東特別明顯。

經民聯副主席、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林健鋒表示,反對派得票錄得新低,相信反映了市民厭倦議會拉布及議員不講實話。未來,建制派要更團結,多做實事,物色有幹勁及知名度的人選,爭取餘下2個有待進行補選的議席。

「實政圓桌」召集人田北辰指出,在前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建制派與反對派在九龍西和港島的得票是四比六,今次補選卻分佈平均,原因是建制派較為團結,光譜聚焦,反之反對派的光譜較闊,而「DQ」一事並沒有在社會引起很大迴響,大部分市民都不會接受這一套。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