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海嘯帶來的巨大災難,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如何進行有效的海嘯預警,以拯救沿海地區更多人的生命。
日本是一個海嘯多發的國家,目前海嘯警報機制相對比較成熟。為實時預警海嘯災害,日本氣象廳在全國設有100個海嘯觀測點,對海嘯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
1983年5月,日本海發生破壞性海嘯,地震發生後僅7分鐘,最靠近震中(震央)的監測站就發現了海嘯波,14分鐘後海嘯警報傳遍了日本全國,這麼快的預警速度,使得這次海嘯的災害減輕到了最低限度,僅有104人死亡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經濟損失。
專家認為,如果未能就此次海嘯發出警報,則人員傷亡至少有幾千人。
地震3分鐘內發警報
日本的海嘯預警,主要是通過覆蓋全國的地震台站和海潮觀測站來進行的。這些觀察站全天候地監測地震和海嘯,一旦地震發生,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得出地震影響區域、地震震級以及其他地震參數。當然,日本的海嘯數據庫也居功至偉。
日本氣象廳將全國沿海地區劃分為66個海嘯預報區,預先對可能發生海嘯的斷層進行數值模擬並將模擬的結果存入海嘯數據庫。這樣,一旦發生地震,依據地震的震中、規模,科學家可以迅速檢索海嘯數據庫,計算出海嘯等級、海嘯波的高度、影響區域、海嘯波到達沿岸的時間等相關參數,進而發佈沿岸各預報區的海嘯警報。日本的目標是在海嘯地震發生後3分鐘內發出海嘯警報。
儘管日本的海嘯預警水平比較高,但是仍然無法控制海嘯的結果。比如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大海嘯,雖然日本氣象廳及時發佈了海嘯警報,但因為離海岸太近,要徹底規避風險是辦不到的。
再好的預警,也只能減少損失。《十萬個為甚麼(新視野版)災難與防護 I》■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