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三歲定八十」,一個人良好的性格及價值觀由3歲便開始建立。可是,在現今密集的不同學習範疇,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時間學習到德、智、體、群、美的精髓,實在需要加入科技去協助我們。應用大數據可減少分析教育成效的時間,因而有助我們集中提升教育質素。以下可看看大數據如何在不同範疇上提供協助。
現在老師是透過觀察上課情況、學生家課、測驗或考試成績等來評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大部分涉及仍然以紙張為主的書本、家課及試卷,以現時的資源來說,要同時兼顧教學、評核及關懷學生的工作,實在吃力。
針對解答疑問 增互動溝通
若然把一切電子化,因為一切資料都可以由中央系統儲存、分析,到時候學生可以各自記錄書本上不明的地方,老師可以在系統中即時了解到整體學生情況,亦可以在網上找尋有關資料,針對地解答個別同學的疑問。這樣,不單可以令雙方對課程有更強的掌握,亦可加強學習時的互動及趣味,亦可強化大家的溝通及關係。
數據分析 教育政策更人性化
除課堂外,大數據分析對於測驗及考試的實際用途有更大的幫助。除個別老師更容易掌握每位學生的優點外,更能容易理解到整體學生水平,校方可以更靈活去調配資源,作出對學生更到位的支援。
對於整個教育系統來說,負責教育項目的官員更能透過系統分析,實時了解全港的學生水平,在現今講求拔尖補底的整體方向下,各級官員可在公正的數據分析下,作出更人性化的政策安排。
當各方面減少了浪費在紙張上的時間後,那便可以加強德育上的培育,體能上的訓練,強化全人教學的方式,同時亦可以免除了學生需要背負大量的書籍上學,使到學生可以輕鬆上學,愉快學習,容易掌握,達成目標。
在現今一切以科技為主軸的社會,盡早讓科技去協助學習,加入大數據刻不容緩。 ■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 張詩翺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