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大灣區潮動】梁錦松倡大灣區設快速通關機制

2018-03-15
■梁錦松建議粵港澳台可思考建立快速通關機制。吳婉玲  攝■梁錦松建議粵港澳台可思考建立快速通關機制。吳婉玲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吳婉玲) 中央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令整個大中華地區充滿大量商機,香江論壇昨以「大灣區發展對港台企業界的機遇」為題舉行,探討和剖析香港和台灣經濟新定位及發展機遇。南豐集團主席梁錦松於論壇上表示,建議粵港澳台可思考建立快速通關機制,以及在稅務上有突破性安排。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婉玲

梁錦松表示,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及東京灣區可分別定義為科研灣區、金融灣區及產業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應綜合以上三個灣區,其中香港的定位應與曼哈頓及三藩市相似,因為香港具備多方面優勢,不單止是國際金融中心,亦是國際人才中心。由於人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香港正擁有國際頂尖人才喜歡的生活方式,例如擁有完善的法治和享有自由等。

籲人才稅收突破居住時限

台灣業界亦愈來愈關注大灣區的商機。梁錦松認為,台灣企業可借用粵港澳大灣區所搭建的平台,既可強化與國際接軌的能力,又能利用大灣區與內地往來的便利,有效達成開發內地內需市場與全球佈局的目標。針對人流方面,粵港澳台可構建兩岸三地人才高地。為了讓人才能夠在區域內更加自由地通行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所長,可思考建立快速通關機制,為認可的人才開通粵港澳台之間的快速通關通道,並為人才的跨境居住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梁錦松又提議,在稅務方面,人才稅收突破183天的居住時間限制,並按照原籍所在地稅率向原籍所在地交稅。另外,他認為可探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建設國際醫療養老試驗區,容許同時使用粵港澳台和先進醫療國家的藥和技術,又建議在河套區設生命科技科研合作特區。南豐集團願助力大灣區生命科技發展,計劃投入15億美元,主攻創新藥研發、新型醫療器材、生物實驗室及生命科學孵化器等項目。

陳爽:設機制轉換科技成果

光大控股(0165)首席執行官陳爽於論壇上表示,相信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會從貿易投資便利化開始,逐步向勞動力自由流動發展。提到要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時,他表示,香港其實有不少優質的創新項目,例如由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創立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這個企業在內地可能每個人都知道,但在香港卻未必有太多人知道。

陳爽認為,事實上,香港的科技成果已在內地轉換,只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建立一個良好機制,能夠讓科技轉換變得更直接有效和更快更便捷。他指,光大控股今年設立的500億元人民幣粵港澳大灣區基金,會圍繞三個方向投資,分別是基建、醫療及高新科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