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12歲逃難來港 生產塑膠花發跡

2018-03-1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李嘉誠昨宣佈將於5月的股東會後正式退休,雖然表示不會寫自傳,不過,長和昨日就披露了他一些鮮為人知的事。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在潮州的書香世家出生,父親李雲經是一位小學校長。不足5歲,他被祖母安排入讀小學,李嘉誠很勤力,算術是強項,常常考取三名以內;歷史科和國文是他最喜歡的科目。

強項算術 最愛歷史及國文

1938年至1939年日本侵華期間,李嘉誠父親帶茪@家五口到城外20多公里一處山區避難,被迫停學。1940年冬天隨父親逃難到香港,一家人搬到父親工作的塑膠錶帶公司留宿。在日佔期間,李嘉誠每天躲在公司隱蔽的小密室裡,偷偷收聽從重慶發出的電台短波新聞廣播。

李氏一家在港謀生困難,李嘉誠母親帶茈L的弟妹回潮州,李嘉誠則隨父親留在香港。來港約一年後,李雲經發現染上肺結核病,住進公立醫院治療。喜歡閱讀的李嘉誠從書中發現自己也有肺結核病的全部病徵,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隱瞞自己的病情,每天清早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和曬太陽,藉以增強抵抗力,期望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對抗病毒。在缺醫少藥的境況下,1942年李雲經辭世。

買舊教科書自學改變命運

父親走了之後,李嘉誠獨自在香港。他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但學習有關塑膠工業的知識,還買來本用作燃料的舊書,包括初中至大學一年級的教科書及《辭海》自學。16歲,工廠的文書同事生病,老闆急需發出數封重要信函,在同事一致推薦下,李嘉誠協助撰寫六七封信,老闆滿意之餘,更對他懂得使用中式算盤與會計感到驚訝,擢升其負責管理存放貴重手錶和錶帶的貨倉。

17歲時,李嘉誠主動調職成為塑膠錶帶批發推銷員,19歲升任總經理,負責管理二三百名工人及20名寫字樓職員。這段人生經驗,令他對塑膠工業的市場動向及生產技術極具經驗,為未來的成功建立了基礎。事實上他龐大的商業帝國,亦是從生產塑膠開始的,曾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將自己多年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5萬港元,成立長江塑膠廠,以「長江」命名,寓意不擇細流、匯聚百川,能成其大。廠房只是一個千多平方呎的單位,他另闢一個閣樓作寫字樓,晚上就睡在廠內一個不足80方呎的儲物室,工廠24小時不停運作,由第一年起每年均錄得盈利。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塑膠工業最發達,李嘉誠經常訂閱美國著名的塑膠工業雜誌《Modern Plastics》,有一次他在雜誌上看到一部機器,可把模內未成形的膠管注入壓縮空氣製成膠樽或玩具,售價需2萬港元,那時香港尚未引進這種機器。他認為利用這部機器生產膠樽的前景很好,於是決定嘗試自行研製。經過36小時的不眠不休,研製取得成功。那部自製機器雖然簡陋,但價錢只是雜誌上機器的十分之一,製成品也一模一樣。

1964年,隨茈_角及柴灣的長江工業大廈同日落成啟用,長江塑膠廠正式改名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是全港營業額最大的塑膠廠。直至1981年才正式結束塑膠業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