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戰後」概念首入亞洲拍場 引領亞洲藝術觀看新視線!

2018-03-27
■常玉1950年代油彩木板畫作《睡美人》估價:2000萬-3000萬港幣■常玉1950年代油彩木板畫作《睡美人》估價:2000萬-3000萬港幣

拍賣,數字之外其實也可看見藝術,因為市場構建過程中的排兵佈陣,藝術的樣貌亦因不同方式的排列組合而愈見清晰。31日晚將槌出春季首個數字的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場,即可見到亞洲藝術新局。蘇富比今春首次推出「亞洲戰後藝術」專題,不僅引發拍場結構變化,更是讓「戰後」這一概念,首度走進亞洲拍場。

此次專題主導者正是蘇富比亞洲現代藝術部門主管張嘉珍,為譜製出戰後亞洲藝術清晰圖景,她再次突破拍場慣性,用「比較藝術史」的角度架構出全新拍場視域:畢加索、夏加爾兩位西方大師,夜場首次進入亞洲拍賣,在「東、西互觀」中豐富對戰前亞洲藝術家的討論;「龐圖運動」串聯日、夜兩場,成為詮釋「戰後華人藝術」圖景的「歷史坐標」,構建觀看經緯;而7件西方傢具設計作品,亦被張嘉珍首度引入亞洲常規拍場,在國際範圍的視野裡為藏家提供更多品讀的選項!■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圖片由蘇富比提供)

東西大師 共譜「戰前」篇章

「戰前亞洲藝術」風景,由早期出走故土的亞洲藝術家與西方大師共繪,常玉藉紙本、油畫兩種媒材,與同期西渡的日本畫家藤田嗣治,以不同質感線條感動西方,四張橫渡各創作時期藤田油畫,完整呈現他一步步的創作演進過程;畢加索、夏加爾頗具東方氣質的畫作,探東方美學的魅力;接續以潘玉良罕見帶風景的裸女油畫《海邊五裸女》看見現代亞洲女性藝術家探索的身影。

而中國藝術史上「四大校長」之一的顏文梁,他拍賣史上最大尺幅油畫來了!1947年的《夕陽殘雪圖》,是華人現代藝術汲取西方古典的代表,細膩光影,帶茈u有早期華人先賢畫作裡才能看見的內心靜氣!

最後以現代攝影先驅郎靜山作結,51件一組的作品包含攝影、書法及海報,當中亦有郎氏兒時攝影,愛他的藏家將一氣珍藏。

8件紙本首現,補遺常玉30年代空白

蘇富比,是今春拍場唯一可以看到常玉之美的拍場。

張嘉珍今春驚喜徵集到四組常玉作品,其中三組是「一手」私人珍藏,即這些作品從未參與市場,亦是由藏家直接從常玉本人處獲得。兩組常玉紙本均來自單一藏家,開篇的3件紙本女體速寫,由2016年秋拍常玉首個紙本專題《美的想像》所屬藏家釋出,也是所藏系列的最後3件,上次專拍大獲成功後常玉紙本價格攀升,相信這次畫中的「琪琪」會貴很多。

令人驚訝的是,現時被不斷解讀梳理的常玉,竟然還有「疏漏」!8件從未出版或收入畫集的30年代紙本常玉,首現日、夜兩場拍賣,讓人第一次看到常玉「紅色的北京狗」與「紅桌布上的白手套」,畫家30年代創作圖景裡缺失的一塊,再次被找到、還原。初見到這套紙本,張嘉珍又驚又喜,「因為從未想過可以找到這樣的常玉,想說原來他還作過這樣的嘗試!」不僅題材特別,她更特別說明這8件的畫框,均是常玉當年親手所製,畫紙邊緣亦有特別設計。

在她建構的拍場品味中,這些雖皆是精雅小作,卻因獨具常玉味道而最難得,「那時他生活拮据啊,就用畫布包住木片做成框,再在上面塗上顏料,現在回看,反而成為畫作的一部分,變成工藝品!」從不以製造數字為目的徵件,從價格,到價值,張嘉珍認為中間還有更重要的:即借助市場的平台,挖掘出「不一樣」的作品,引領藏家去不斷深入、接近創作的原初精神。就如這7張紙本畫作,「透過這個部分你能看到常玉很不一樣的創作方式,他那時思考的很多表現方式,不僅是停留在畫面,而是著重在作品全方位的呈現上。」

常玉《睡美人》,愛之所往的線條

誰收藏了常玉裸女,就是收藏了常玉最美的線條,因為線條裡,有畫家帶蚆纀絞”的情動瞬間。

夜場常玉,蟄居60載首現市場的《睡美人》,無論畫題、尺幅、來源故事,都殊為難得,100×50公分,據指出,市場可見超過100公分的常玉油彩裸女,過去30年來,只有6件。

繪於50年代,名為《睡美人》的此作,所繪者,正是畫家彼時女伴。讓人驚歎的是,常玉罕見一改女體描述中充滿愛慾的詼諧語氣,竟然如賈寶玉般,為酣睡的伴侶身上襲上一裘輕被,只以兩筆烏黑線條,連接出薄被起伏的輪廓,成為有關女體曲線想像的所有依據,令人遺憾。

不過,底層一度畫出女子小腿的筆觸,被上層白色顏料覆蓋卻依舊可見。不同於粉紅裸女的淺色線條,50年代的常玉油彩線條黑而粗重,薄被的蜿蜒線條,分割茧e面主導茧蠸u,是常玉的「愛」之所往,是畫作的「神」之所在。

據指《睡美人》深藏閨中60年,見錄於多部權威出版如《常玉油畫全集》,卻只曾赴展為期兩月的台北史博館「鄉關何處」常玉展。而藏畫人,是著名常玉藏家、亦是常玉晚年至交的勒維(Levy)家族,1965年至今,藏家惜畫從不示人,讓美人在家中熟睡了60年!

此作的新藏家,將藏畫、藏情。張嘉珍說《睡美人》裡有常玉人生最後的友情,1965年常玉曾在勒維家族的別墅陳展他的《睡美人》,畫留友人家中,僅時隔一年畫家便長辭人間,「那是他生前最後的展覽,前來聚會看畫的還有朱德群、趙無極夫婦等人。」畫跡留痕,人走情常在,這60年裡不知藏者多少次睹物思故人?

有感此情,張嘉珍特別為之打造視頻,不僅請來模特兒公司嚴選「畫中人」和蚇琴配樂演繹,旁白更選徐志摩「新月派」詩作,讓巴黎春日的意亂情迷風吹入畫,吹動人心。

龐圖運動:開啟「戰後」新局

「戰後亞洲藝術」專題,分佈日、夜兩場拍賣,而60年代由華人藝術家蕭勤、李元佳與霍剛主導的「龐圖國際藝術運動 」聲東擊西,用「東方精神」號召起東、西藝術家共襄盛舉,回應戰後「抽象」的藝術命題。

詮釋「龐圖」,張嘉珍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將之作為觀看戰後華人藝術走向的「突破點」,她解讀,西方語境下「龐圖」幾乎是唯一一次華人主導的藝術運動,之後的華人藝術,在新時代命題裡也呈現出與「戰前」全然不同的藝術樣貌與創作概念。

夜場的「戰後」呈現,「龐圖」是扉頁:蕭勤《冥想的能量》,及李元佳拍場最大尺幅油畫、「宇宙點」的《無題》,與林壽宇出道首年藍色作品《一九五八年五月》。而後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丁雄全用別樣的表現探索平行推進;在冷戰中成長、思索自我的兩岸藝術家:王懷慶與朱銘,繼續探索「形式」與「精神」的調和,張嘉珍將他們劃分為現代藝術陣營的「第二代」。

最後,是解構形象、將感知訴諸色彩,廖繼春60年代畫作《淡江風景》,台灣走出的張嘉珍,希冀在亞洲視線中,逐步煥發台灣前輩藝術大師的藝術能量。

蕭勤,冥想的能量

半月前甫於上海中華文化宮「蕭勤回家大展」,透過200件作品展現出蕭勤創作的甲子風華,今次夜場,則以他1964年畫作《冥想的能量》切入,再度召喚「龐圖」精神魅力。

與象徵蕭勤創作巔峰的抽象系列「光之躍動」相較,幾乎同期創作的《冥想》,以更具形式感的幾何構圖,彰顯蕭勤,他在東方精神視線中,對抽象「形式」更進一步的探索。

永遠走向更加先鋒的探索,是蕭勤一生的踐行方向,半世紀前他在戒嚴的台灣舞動風雲、衝破界限,「龐圖」,他又把「東方的精神」插入西方藝術的土壤,從臺北到米蘭,蕭勤的創作像是他生命地圖上的遷徙,畫中的意象,亦是他在不同生命情境裡的所思所感,而這,正是只屬於東方文人的藝術表達!

100號的尺幅,是最經典的蕭勤。張嘉珍指出,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偏愛的畫布尺寸,讓創作的激情得到最好的舒展,而100號,正是60年代蕭勤特別喜愛的畫幅,也是他彼時大尺幅畫作的經典。

訪談蕭勤,以解「龐圖」語法

除以拍件為媒詮釋,以紀錄性視頻「回放」歷史現場,更成為張嘉珍此季在拍場之外的功夫,受訪者,正是「龐圖」創領者蕭勤。她在籌備拍賣的同時,帶領攝製組與專家團隊,請來83歲的蕭勤,一問一答,回顧歷史。

悉數提問,皆從事件還原的角度出發引導,張嘉珍認為,還原歷史的點滴,是理解「特殊時空下」藝術作品精神來源的最好線索。佛寺日式庭院裡,當年的「響馬」,一邊漫步一邊回憶一個甲子前的風雲變換。

西方現代傢具設計

首進亞洲拍場

4月1日「亞洲現代藝術」日拍,張嘉珍將「龐圖」視域拓展到國際空間,開亞洲拍賣之先,將西方設計作品首次納入常規拍賣場的平台上來,讓觀者在另一氛圍下體驗「龐圖」。

和龐圖核心人物作品穿插見拍,7件傢俱設計,皆來自「龐圖運動」最重要的贊助人、國際設計大師葛維納(Dino Gavina)《超移動》系列。上世紀70年代生產的《超移動》系列傢具,是Gavina與一眾彼時極富盛名的前衛藝術家聯手,打造出強調前衛體驗的傢具系列。而今次日拍的7件《超移動》,皆是從Gavina70年代Paradisoterrestre工作室歷時3月海運直接獲得,「去年是他逝世10周年,工作室新的接手人才決定將這些傢具出售。」是故7件《超移動》皆原版作品,非復刻之作,

因此,今春蘇富比預展場裡,安迪·沃荷金寶湯罐的椅子、瑪格麗特青蘋果的梳化,與李元佳的「點之作」、日本設計師高兵和秀的屏風畫將共處一室,讓觀者在日常生活場景裡繾綣,感受昔日東、西藝術相遇米蘭的前衛氛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