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長壽菜」馬齒莧

2018-03-27
■馬齒莧不僅是一種野草,它還可以食用。網上圖片■馬齒莧不僅是一種野草,它還可以食用。網上圖片

張 坤

有一次去阜陽走親戚,閒來無事,傍晚時分去廣場散步。無意中發現腳旁的水磨石地磚上,在地磚之間的狹窄縫隙裡,竟然還長出一些小植物。它們長有一厘米左右絳紅色的莖,左右不均勻地分佈茪T五瓣綠色葉片,橢圓形的。我彎腰蹲下來,輕翻葉片,發現其背面竟然是青灰色。呀!這不是馬齒莧嗎?

我發現了馬齒莧,猶如他鄉遇故知一般高興,仔細地看茈式A輕輕的撫摸它。我看看周圍的環境,真的難以置信,在這狹窄的街磚縫隙中,這馬齒莧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是飛鳥銜籽不偏不倚掉入其中,還是風兒將它的種子高高揚起,穩穩拋到這裡,抑或是它的種子跟隨雨水奔赴窪地時擱淺在這磚縫中。要想考證它的前世還真的有點難。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如此貧瘠的磚縫中,這幾株馬齒莧是如何汲取得到養料破土而出的。旁邊的街磚一到中午就有四五十度的高溫,沒有其他綠蔭的遮擋,這稚嫩的馬齒莧胚芽是如何扛過這高溫「烤」驗的。

馬齒莧有其它野草所沒有的頑強的生命力,其實這還有一個神話傳說。說是后羿射日,最後的一個日頭被后羿攆來趕去,眼看要被追上,遇上了一棵馬齒莧,長得很旺盛,日頭就藏匿在其下面。后羿持弓趕來,遍尋不見,轉身要走。哪知,地下的蚯蚓拱出頭來,向后羿擠眉弄眼,向他報告日頭的藏身之處。日頭趕緊就跑,回頭對蚯蚓說:「你出來我就曬死你!」所以蚯蚓只在雨天出來,太陽一露頭,就乾身在地面、泥巴中,而馬齒莧卻曬不死。

我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種植食用馬齒莧的記載。杜甫的《園官送菜》詩便提到了馬齒莧和苦苣兩種野菜:「苦苣刺如針,馬齒葉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沒在中園......乃知苦苣輩,傾奪蕙草根......又如馬齒盛,氣擁葵荏昏。點染不易虞,絲麻雜羅紈。」苦苣,又名野苣、兔仔菜,可食,但不如馬齒莧那樣口感滑美。杜甫在詩序中說:「園官送菜把,本數日闕,矧苦苣、馬齒掩乎嘉蔬。」意思是把苦苣和馬齒莧也當作蔬菜,送交官府食用。就連唐朝宮廷有時也吃馬齒莧,並以此作為體察民情的一種表示。《唐語林》卷一記載:「德宗初即位,深尚禮法......召朝士食馬齒羹,不設鹽酪。」

現代一些著名作家在其散文中也多次拿馬齒莧入文。朱自清早年在他的散文《說揚州》裡,就極度稱讚揚州人會吃。提及年菜裡必不可少馬齒莧,因其能以全草入藥,主治痢疾,家庭主婦便用馬齒莧包包子,防備新年裡菜餚雜陳導致腸胃不適。身在高郵的汪曾祺先生的祖母頗懂此道:「祖母每於夏天摘肥嫩的馬齒莧晾乾,過年時作餡包包子。她是吃長齋的,這種包子只有她一個人吃。我有時從她的盤子裡拿一個,蘸了香油吃,挺香,馬齒莧有點淡淡的酸味。」

其實馬齒莧不僅僅是一種野草,它還可以食用,也是一種有名的中藥,它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鈣、磷、鐵、銅、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全草皆可入藥,功效為清熱解毒,散血消腫,除濕止痢,利尿潤肺,止渴生津。馬齒莧還有一個好名兒:五行草,言其根白(金)、葉綠(木)、莖紅(火)、花黃(土)、籽黑(水),合中醫的五行之說。《開寶本草》講它「服之長年不白。治癰瘡,殺諸蟲。生搗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

《本草綱目》道它「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於是乎,這種平臥或斜倚在土地上的野菜,又有了一個「長命草」的別名。家鄉有民諺曰:「吃得馬齒莧菜,一年無病又無害。」民間又稱它為「長壽菜」、「長命菜」。唐代醫家陳藏《本草拾遺》記載:「人久食之,消炎止血,解熱排毒;防痢疾,治胃瘍。」更說其具有止渴、利尿、清血、降壓、濕疹、癰腫、瘡癤、乳痛、赤白帶下、痔瘡出血、毒蛇蛟傷、肺結核之功效。馬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的療效極為顯著。夏天,倘若我們身上長了癤子,或哪裡有不知原因的無名腫痛,可用一把馬齒莧,將其攪碎,連汁帶渣敷在患處,一兩天後腫毒就奇跡般地消了。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馬齒莧也不例外。與豯璊ㄕP的是豯甈O性溫的,而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洩瀉及孕婦忌食,吃多了會傷及脾胃,引起食慾不振,消化功能減弱等。所以吃馬齒莧一定要有個度,千萬別因為營養健康就吃過多,反而會造成身體的不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