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考察藝穗會 學文物保育

2018-05-07

經濟發展對文物保育工作帶來挑戰,但也有機會化為機遇,正是單元三重要課題。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和雲咸街交界的藝穗會(The Fringe Club),前身為牛奶公司中央倉庫,現時是著名藝術平台,作為非牟利機構及慈善團體,靠出租空間予餐飲業、表演場地、藝穗會會費、展覽分賬及政府資助等,做到自給自足。這座一級歷史建築是理想的學習場所,幫助學生學習「文物保育」的概念。

文物古蹟能具體展示一個地區的文化內涵,透過親身接觸文物古蹟,我們可以了解前人在建築、藝術、宗教及科學等多方面的成就,加深對國家或地區的認識。香港早在六千多年前有人開始聚居,加上自1842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中西的文物古蹟多不勝數。

經濟急速發展 忽略文物保育

上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政府政策以經濟發展為優先,現代化過程中難免改變城鄉面貌。這種經濟掛帥的發展觀,導致文物古蹟不受重視,經常受到破壞、甚至拆除。雖然經濟發展改善了國民的生活素質,卻造成社會過度追求財富,缺乏對文物的愛護和尊重,亦令市民忽略了文物保育工作。

看古蹟 知歷史

香港不同的文物古蹟均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展現了中西文明在建築、藝術或文學方面的創造性成就,透過考察文物古蹟,我們可從中了解香港的歷史、中西的習俗和思想信仰,藉此有助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文物古蹟推動旅遊業

世界各國均積極發展旅遊業,擁有眾多文物古蹟的國家或地區,內地旅遊業亦藉文物古蹟旅遊而帶來巨大收益。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文物古蹟均被積極發展為中外旅客的旅遊景點,成為旅遊業的重要部分,發揮經濟效益,推動地區旅遊業的興旺及相關商業、服務業的發展。

特區政府近年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文物保育工作,善用其充滿創意及運作靈活的特色,有助解決政府機關行政緩慢的問題,讓文物保育可多方向發展。藝穗會推廣的藝術文化活動多不勝數,策劃藝術節、展覽、舞台演出及音樂會外,曾參與上海世博演出,及策展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等。可見,政府開放文物保育工作予非營利機構,是一項有效的保育政策。

筆者建議老師帶學生了解藝穗會歷史及文化價值時,亦可購票欣賞一場音樂、舞蹈班或話劇,感受一下一班有心人對香港藝術發展的貢獻。■李偉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