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譚鐵牛:人工智能春天剛來瓶頸待破

2018-05-3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昨日舉行學部第六屆學術年會。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以中科院院士、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專家的身份,向千餘名中外科技工作者作《人工智能:天使還是魔鬼?》的報告。譚鐵牛認為,當前人工智能處於從「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拐點,但是距離「很好用」還有很多瓶頸需要突破。人工智能的理論創新和產業應用空間巨大,可以說「人工智能的春天剛剛開始」。

在報告中,譚鐵牛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講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並揭示了人工智能的問題和挑戰。他表示,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總體發展水平仍處於起步階段。人工智能在信息感知和機器學習方面進展顯著,但是在概念抽象和規劃決策方面能力還很薄弱。

「有智能沒智慧、有智商沒情商、會計算不會『算計』、有專才無通才」,這是譚鐵牛認為當前人工智能存在的局限性。人工智能的發展,還存在數據、能耗、泛化、可解釋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諸多瓶頸。至於一些「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即將全面超越人類」、「30年內機器人統治世界」、「人類將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等言論,譚鐵牛認為都是這一領域中的常見炒作。

譚鐵牛認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理論創新和產業應用空間巨大,人工智能的春天剛剛開始。他相信,人工智能將是未來10年最具變革性的技術,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將成為趨勢,發展人工智能是各國的戰略選擇。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應是理論更完備、技術更先進、產業更繁榮、應用更廣泛、法規更健全。

未雨綢繆 確保正面效應

回到人工智能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的主題,譚鐵牛強調,高科技本身沒有天使和魔鬼之分,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是天使還是魔鬼取決於人類自身。我們應未雨綢繆,形成合力,確保人工智能的正面效應,確保人工智能造福於人類。在昨日的中科院學術年會上,中科院外籍院士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James Fraser Stoddart)、保羅·納斯(Paul Nurse)以及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武向平,分別就熱門前沿科學問題作了學術報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