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在剛公佈的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智庫專家名單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兼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入選為「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組別之專家。首批入選專家共有61人,黃是唯一本港土生土長的學者,他將與一眾內地及海外院士、科研院所資深研究員及全球知名大學教授互相交流,為中國人工智能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
黃錦輝早於上世紀90年代,憑着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研究,研發了首個電子中文報社「慧科搜索」(Wiser),為傳媒界廣泛提供人工智能服務,成為報章數碼化先驅;近年他領導的團隊憑藉其「面向『兩文三語』的大規模社交媒體檢索與理解平台研製及產業化」項目,獲國家教育部頒授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該系統能在港、澳、台和內地使用的繁簡體中文、英語、粵語混雜的網絡環境中,快速搜尋指定的相關社交媒體信息,有助促進互聯網信息安全及跨境電子商務等產業。
香港人才優秀 可助國際接軌
談到人工智能的前景,黃錦輝指出,截至去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達逾2,500家,其中美國佔42%,中國則佔23%,「雖然美國在企業數量上領先中國,但在應用層面上,兩者差距不大,近年中國大力推動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以及轉型升級,因此在傳統行業借助人工智能實現轉型升級的需求更為迫切,市場增長的後勁充足,而在研究領域上,近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亦保持高速增長。」
黃錦輝更提到,香港在中國人工智能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因香港匯聚內地以及全球的創新資源,加上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一方面將國際人工智能企業引進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相關創科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而且本港多間世界級的大學一直孕育出不少國際優秀科研人才,故他期望與智庫中來自內地及海外專家交流,並將中大的科研成果推向國際,引領本港發展成為亞洲人工智能研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