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拆局解碼:「巴爾幹兵」撐起瑞士

2018-06-24

余家昌

瑞士對塞爾維亞一仗重燃巴爾幹半島幾十年來的恩怨情仇,亦令人關注為何瑞士陣中會有這麼多阿爾巴尼亞裔球員。這個故事要追溯到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大量巴爾幹半島居民逃到瑞士,當中以阿爾巴尼亞裔最多,這些移民和後代自此成為瑞士人口重要成分,更成為瑞士國家足球隊重要兵源。目前瑞士陣中4名中場均有阿爾巴尼亞血統,這些「巴爾幹兵」繼承了南斯拉夫足球的才華和熱情,更被視為過去10年瑞士足球實力急升的關鍵。

瑞士80年代輸入南斯拉夫外勞

瑞士與巴爾幹的緣分要從1980年代說起,瑞士從當時的南斯拉夫輸入大批外勞,原意是讓他們幹完活就回家,本來相安無事,但萬沒想到東歐劇變,南斯拉夫繼而解體,許多南斯拉夫人因此滯留瑞士,臨時工變成長期工,部分人繼而拿到難民身份,家人過來團聚定居。目前瑞士有多達50萬巴爾幹移民,佔總人口約6.5%,當中近半是阿爾巴尼亞裔。

除了格列沙加和梳頓沙基利外,瑞士國家隊中場迪斯馬利和比哈美都是阿爾巴尼亞裔,當中比哈美和梳頓沙基利都是生於科索沃,迪斯馬利則是來自於即將改名為北馬其頓的馬其頓。直至2007年,瑞士的國際足協(FIFA)世界排名仍然低至44位,但如今已經升至第6位,與這些「巴爾幹兵」的加入有莫大關係。事實上,2014年巴西世界盃瑞士成功殺入16強,他們也是重要功臣。

雖然身在瑞士陣中,「巴爾幹兵」仍然忠於故鄉,梳頓沙基利成名之初曾被問過從何而來,結果他毫不猶豫地答「我是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格列沙加在上屆世界盃前,也曾說過賽前聽的是「阿爾巴尼亞歌曲」。科索沃2016年獲准加入國際足協(FIFA),這些瑞士「巴爾幹兵」便出過不少力,格列沙加和梳頓沙基利更曾經打算代表科索沃,不過由於他們當時已經代表過瑞士在國際賽上陣,所以「轉會」申請被駁回。

今次雙頭鷹手勢事件後,瑞士媒體雖然盛讚兩人的腳法,但普遍不認同他們的做法,《新蘇黎世報》批評兩人政治和社會敏感度不足,《一瞥報》則批評兩人不夠冷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