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惠互聯互通 「超級聯繫人」先獲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今年7月1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一周年,同時今年又是內地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一輪對外開放已最先從金融業啟動,從取消外資持股限制、互聯互通大幅擴容,到重啟QDII額度審批、鬆綁QFII,不僅吸引北水南下,更有大量國際資本借道投資內地,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為穩固。權威專家表示,內地新一輪金融開放,香港不僅會率先獲益,其作為內地與國際資本市場超級聯繫人的戰略地位和機遇更將凸顯。
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宣佈擴大對外開放,隨後金融開放最先發力,從5月起滬(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至4倍,取消銀行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再到最近重啟QDII額度審批,鬆綁QFII資金匯出限制等,都與香港息息相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這些開放舉措都直接對接香港,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活力和資金,也意味着香港在下一輪對外開放中戰略地位重要性有增無減。
海外投資者借道本港投內地
張承惠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它獨特的優勢和價值正在於可以同時聯通內地和歐美兩個金融體系,並擔任獨特的橋樑作用。在過去幾十年,香港成功把內地企業和資金需求請出來,與海外投資者資金進行匹配;同時也成為外資進入內地的通道,並由此變成活躍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未來幾十年香港仍將是不可替代的橋樑和聯繫人。
促人幣國際化 港做定價中心
張承惠指出,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任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實際上就是如何讓國際體系接納人民幣,並對人民幣定價,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需要的是如何為支撐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多種多樣的人民幣計價的產品、風險管理的產品等,這正是香港可以發揮獨特作用的地方,包括在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成為區域管理的平台、成為內地居民通過香港進行國際化資產配置的平台等,發揮獨特價值。
談及香港的發展方向時,張承惠認為,過去香港充當橋樑,幫助內地企業從國際市場籌資,而下一步香港更應成為人民幣定價中心,隨着互聯互通資產類別進一步擴大,不斷發展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搭建支持中國企業和居民走出去的平台,最終成為人民幣定價中心、風險管理中心、新經濟融資中心等。「雖然倫敦等亦在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滬倫通開通在即,但香港在離岸人民幣市場中仍會排在第一位。」
港資本市場增機遇 更添活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奇淵則指出,內地金融開放為香港的資本市場帶來資金和活力。一方面是北水南下,隨着互聯互通的推進,目前在港股整體成交總額中,內地資金佔比已提升至逾10%,有時可達兩成,香港股市有許多內地投資者買不到的股票市場,對於希望分散風險的內地資金具有一定吸引力,未來勢必會有更多內地資金赴港佈局。
另一方面是外資借道,香港現在和未來都將是國際資本進入內地資本市場最便捷的通道,為香港市場帶來資本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