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青委自薦計劃」 助港青展所長

2018-07-01
陳寶玲。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陳寶玲。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聶曉輝)現屆特區政府極重視青年發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後積極推出多項青年政策,包括先後將青年事務委員會升格至由政務司司長統領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及成立同樣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兒童事務委員會,「一條龍」地策劃青年政策。當局並於大半年間先後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及「青年委員自薦計劃」,讓青年有更多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以便政府能更有效了解和採納他們的想法和建議。 而為鼓勵本港年輕人創業及從事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等,政府亦推出青年共享空間計劃,青年用家只需用不多於市值租金一半便可租用空間,一展所長。

特區政府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的目的,是讓年輕人自薦成為指定委員會成員,目標是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各政府委員會的青年成員(即18歲至35歲的人士)整體比率由現時的8.6%提升至15%的水平,反應熱烈,計劃已常規化並擴展至更多涵蓋不同政策範疇的委員會,每年進行兩次招募。

委員盼傳遞青年聲音

「與其不斷抱怨,不如做些事去促使改變。」現年27歲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女外科醫生陳寶玲是首批通過自薦試行計劃加入政府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其中一分子,她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期望多了解各區青年的訴求,把該些聲音傳遞給政府,推動政府改進,同時期望推動青年生涯規劃工程,協助青年開展喜愛事業。

她說:「我對香港青年充滿信心,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因為他們和我一樣,『好打得、好捱得』,不輕易放棄。」

採訪陳寶玲時,是晚上8時,她剛剛下班,從早忙到晚,全天只吃了一個麵包。她說:「當政府醫生十分忙,每天十幾小時,但我喜歡醫生這份工作,委員會的工作只能利用自己的假期去做。」

陳寶玲在委員會參加了外展小組,主要去各區和青年交流,了解青年的實際訴求:「我喜歡和人交流。我為病人治病時,會多了解他們家裡的情況,才能更準確對症下藥。做外展實際了解各區青年不同的需要,才能告訴政府青年真正的意見,促使政府完善政策。」

陳寶玲認為,青年的怨氣在於對未來的迷茫,「香港經濟結構單一,青年缺乏充足的就業選擇和上流機遇。」因此她進委員會的其中一個心願,是希望推動青年生涯規劃的工作。

她透露,自己也曾面對同樣的困擾,當年考上大學時,其實想讀工程、做工程師,但家人認為在香港工程師的出路不如當醫生,沒理由夠分進醫學院而不去。雖然做醫生後愛上了治病救人,但最後一年還是去英國讀了醫療工程碩士,滿足自己學工程的心願,將來還是計劃做醫療工程的研究工作。

她說:「在教授的建議下,我終於將愛好和工作結合一起。可見青年在十字路口,很需要過來人的指引。當年教授幫了我,因此我現在也希望幫助青年規劃人生路。」

她認為青年應勇於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業,不要再因為別的因素而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並及早進行生涯規劃;政府也應積極推動這項工程,為青年提供很多實習機會,更多就業選擇,「如今香港積極推動大灣區建設,推動創科產業,推動文化創意,青年多了不少發展選擇。」

應趁機發聲 「齋抱怨無用」

陳寶玲認為,特首林鄭月娥肯創新、敢嘗試,成立高規格青年發展委員會聽取青年意見,增加政府女公務員比例,增加女性聲音,都有助政府政策更完善。她說:「香港人很理性,近年因政治立場的對立慢慢緩和,正是做實事的時候。加入青年委員會後,發現本屆政府並不排斥抨擊,面對批評真的設法改進。青年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多發聲多提意見,單純抱怨無補於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