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文匯觀察】讓中國企業在貿易戰中感受改革暖意

2018-07-11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

中美貿易戰火延燒,企業難逃池魚之殃。這筆賬要記在挑起貿易戰的特朗普政府名下,損失卻不得不由兩國貿易從業者買單。貿易戰對中國影響幾何?智庫和輿論眾說紛紜,但中國企業遭遇「飛馬峰號」(Peak Pegasus)式的困境,料亦難免。

人們注意到,中國企業可能面臨的受損情況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中國商務部9日晚公開表態:將持續評估各類企業所受影響;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於緩解企業及員工受到的影響;政策組合還在不斷完善之中,也歡迎社會各界提供意見建議;如有個別影響較為嚴重的企業,建議向當地有關政府部門反映。

貿易戰的背後也是一場就業戰。在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依然吃重的情況下,貿易衝突對就業的影響不言而喻。有專家建議,加強對涉美出口貿易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用工情況監控,盡快建立相應的就業應急機制, 防止短時期內因貿易戰引發較大規模的失業下崗現象。

盡可能助企業員工止損

貿易戰況如何,取決於攻防是否得當。在精準打擊對手的同時,減少損失是防守關鍵。貿易戰不僅是政府間角力的宏大敘事,也攸關千家萬戶的生計冷暖。政府部門放下身段,傾聽社會各界聲音,及時評估一線基層情況,盡可能將企業乃至員工損失減到最低,是打贏貿易戰的重要環節,也是服務型政府的職責所繫。除了各級政府的作為外,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亦應行動起來,抱團取暖,緩解貿易戰的衝擊。

倡貿易政策制定更開放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看,貿易政策的形成是多元利益訴求影響和塑造的過程。中國的貿易政策會考量行業企業的利益得失,但自下而上的多元利益表達渠道有待健全。一些貿易政策的調整,呈現於外界的多是國家意志和行業整體鏡像,而具體企業的訴求容易被抽象化,從業個體的關切常常沉沒於輿論視線下。商務部的這次表態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變化,也希望其成為貿易政策多元利益溝通制度化、常態化的一個新起點。

在貿易戰的陰風冷雨下,讓受損企業個體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暖意,何嘗不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