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蘭
今年書展,我被安排在7月20日黃昏六時至七時三十分「本地文化歷史專題講座」,題目是《新界傳統文化的維護與承傳》。我願與各位分享這十年的研究心得,並歡迎大家蒞臨提出寶貴意見,一起討論交流。
一個國家組成的三大部分:土地人民政府,一個人生存的三大條件:陽光空氣水,但別忘了還有土地,土地是大地之母,我們必須站在土地上,由此可見土地是多麼的重要!新界,在沒有成為新界之前和成為新界之後的120年來,都是因為土地問題,成為了貢品,成為了劍把!新界土地是原居民祖先留下來的,當然屬於傳統權益,丁權是傳統權益之一,在自己祖宗十八代留下來的土地上建房屋有問題嗎?
我歸納不同意我書中觀點的朋友,他們普遍認為:
(一)新界鄉議局在香港一直就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團體,過去英治時期沒有被殖民政府忽略,回歸後特區政府甚至北京中央政府也沒有忽略它。
(二)新界原居民有丁權丁屋,這些都是特權,由殖民政府到現在特區政府。怎麼會被忽略?還有人說,以香港人口分佈和行政區域所佔數量的比例來說,香港的主角就是新界!是的,我們從表面上來看,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人口數量來說,新界怎麼可能被忽略呢?
緣何我的書名叫《被忽略的主角》?
我認為被忽略的是原居民的傳統權益、他們所失去的和他們所得到的以及新界鄉議局對香港社會的貢獻等;我嘗試逐一分析從原居民心底深層處來看,為什麼被忽略:第一、英治時期,英國人重香港輕新界,因為新界是租來的地方,租約期滿後就要還給宗主國;現在回歸已經21年了,新界的重要性愈來愈浮出枱面,但我並不希望只聚焦在土地,新界地域有大量的歷史文化,有大量的中華民族文化沉澱的瑰寶,也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第二、在整個大香港走向經濟繁榮的過程中,新界原居民所作出的犧牲與貢獻,有誰知道?第三、構成香港回歸的幕後大主角是新界,而專為香港回歸設計的基本法,同時又會削弱了原居民的權利,它像溫水煮蛙一樣,慢慢消失於無形之中;原居民的護身符基本法第40條究竟有多少的力度?
第四、當新界的土地慢慢地以各種名目被徵收被賣出後,原居民以後的話語權在哪裡?第五、回歸時香港的土地政策,可以說牽一髮動全身,如果處理不當,香港經濟可能出現大崩潰,鄉議局向北京提出一個可行的建議,好讓全港市民安心順利迎接回歸直到2047年,這項惠及全香港市民的土地政策建議書是新界鄉議局的貢獻,又有多少人知道?
新界鄉議局和原居民為香港的繁榮,所作出的貢獻數也數不清! 香港市民是不是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