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公屋量插水 拓地火燒眉

2018-07-29
資料來源:房委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資料來源:房委會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招國偉料輪候期超6年 柯創盛倡公私營七比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市民對公營房屋需求殷切,但房委會日前最新公佈數字顯示,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出現「插水式」下跌,2022/2023年度將會跌至新低,僅得1.48萬個單位。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承認未來5年至10年公屋供應量與長策目標有距離,估計未來公屋輪候時間會再延長。公屋聯會及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柯創盛則認為,若新發展區的房屋項目因為地區爭議延遲,往後數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並不樂觀,建議政府在改劃時盡量照顧地區需要,長遠應研究將公私營房屋比例可由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

在樓價高企下,市民對公營房屋需求持續,公屋申請錄得近28萬宗,平均輪候時間超過5年,突破歷史新高。最新一期居屋三個屋苑,更接獲15.2萬份申請表,超額認購33.3倍,公屋聯會更預計,今期居屋在10月重啟申請後,申請宗數將會突破20萬宗。

然而,房委會日前最新公佈數字顯示,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將「插水式」下跌,2022/2023年度將會跌至新低,僅得1.48萬個單位,較2021/22年度大跌4,400個,跌幅主要來自資助出售單位減少,只得1,500個。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日出席一場諮詢論壇後表示,該年度只有1.4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是未來5年內數量最少的一年,但數字上亦未算是「大滑坡」。他承認未來5年至10年公屋供應量與長策目標有距離,而未來預留興建公營房屋土地可提供的237,000個單位,同樣未達目標,估計未來公屋輪候時間會再延長。

地方續現爭拗礙房屋供應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上屆政府已面對覓地困難問題,加上地區上有阻力,預計將來公營房屋供應將會更嚴峻,不容樂觀。

他指出,政府未來的房屋供應量,要視乎多個大型新發展區項目的進展,但新界東北或洪水橋等新發展區,都涉及收地爭議,發展時間表容易產生變數,如果地方上持續出現爭拗,將影響房屋供應。

招國偉指出,現時不少公屋申請者輪候5年至6年,當他們獲編配單位,平均輪候時間絕對會超過6年,若政府可大幅度增加土地供應,有望紓緩日益惡化的輪候情況。他建議政府調高公營房屋比例,加大力度提高供應,而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將9幅私樓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並表明公私營房屋比例可由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可見政府有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招國偉又指,建屋必然提高當區人口密度,地區人士擔心交通和社區配套難以應付,政府要盡量配合地區需要,甚至可訂定重回「三年上樓」目標的時間表,說服當區居民接受建屋計劃,「當然地區也要作出諒解,大家是否希望下一代都要輪咁耐公屋?」

他又說,公私營合作興建公營房屋的建議,或有助加快建屋進度,值得考慮。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柯創盛表示,對房委會最新供應數字「插水」式下跌感驚訝,建屋進度追不上,原因包括諮詢需時、土地改劃受阻等多個不明朗因素,擔心2022/23年度後幾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會更難追到目標,促房委會明確交代之後建屋計劃的細節。

倡租津予逾3年「等樓人」

柯創盛認為,政府在改劃土地作建屋時,應照顧地區需求,「唔好為求達到建屋目標,忽視對當區居屋帶來的困擾。」他並建議,政府應撥出更多「私樓地」來興建資助房屋,並透過預售樓花盡可能彌補供應缺口。同時推出短期措施,包括為輪候公屋逾3年人士提供租金津貼,主動提供臨時用地協助社會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以及容許未補價的居屋透過社福機構出租給基層市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