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世界傑出華人獎 > 正文

北大再「創業」 造福於百姓

2018-08-26
■2014年謝曉亮教授與合作者喬傑教授(左二)和湯富酬教授(右一)共同見證「MALBAC」嬰兒的出生■2014年謝曉亮教授與合作者喬傑教授(左二)和湯富酬教授(右一)共同見證「MALBAC」嬰兒的出生

2001年,謝曉亮教授被北大化學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9年,北京大學聘謝曉亮教授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同年,他與蘇曉東和黃岩誼教授向母校提出了成立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dynamic Optical Imaging Center, BIOPIC)的提案,旨在建立一個技術驅動型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生命科學的發展往往源於實驗手段的突破,2010年BIOPIC正式成立。隨着中心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展,BIOPIC準備更名為「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medical Pioneering Innovation Center),仍稱BIOPIC。

八年過去了,BIOPIC吸引了一批優秀的海外人才,中心的學者們已經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科學論文,從事生命科學領域世界前沿的研究,實現具有實際意義的醫學應用。BIOPIC在單細胞基因組學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地位。

2012年謝曉亮實驗室發明了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新方法MALBAC技術,該技術能對單個人體細胞進行DNA測序,這是一項突破性的技術進步,該成果發表在當年的《科學》雜誌。兩年後,謝曉亮教授團隊利用MALBAC技術,幫助那些攜帶單基因遺傳疾病基因的父母通過試管嬰兒的手段成功地擁有了健康的後代。他感慨到沒想到這項工作竟然讓他在北大圓了單分子科學造福社會的夢。

「我至今仍然記得自己在2014年9月19日那天抱着第一個MALBAC嬰兒誕生時內心的那份激動。我很自豪我們在北大的工作可以真正推動醫學的進步,能為人類健康貢獻一份力量。」截至目前,MALBAC技術的應用已使國內幾百例「MALBAC嬰兒」成功避免了父母的單基因遺傳疾病。

BIOPIC作為北大學術科研的前沿陣地,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驅動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2016年,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謝曉亮教授又組建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Beijing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 for Genomics,ICG,ICG)並擔任主任,希望促進中國基因組學領域精准醫學的發展,做出更多世界領先的工作,造福百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