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16大學實驗室升「國級」

2018-09-2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自2005年開始,包括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及浸大先後獲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了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並各與相關的內地實驗室配對。隨着兩地科研合作深化,昨日16所實驗室摘下了「夥伴」的尾巴,並正式正名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將有更大自主性。有實驗室負責人表示,正名讓香港科學家非常鼓舞,有利於與更多更廣泛的內地科研機構合作,按發展需要尋求更為適切的夥伴,而因為過去多年愉快又見成效的經驗,實驗室也會一直與內地「夥伴」拍檔保持緊密聯繫合作。

科大:正名增合作機會

科大副校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表示,去掉「夥伴實驗室」字眼,讓香港的重點實驗室變得和內地重點實驗室具同等地位,更獨立自主,對香港科學家來講非常鼓舞。

她續指,實驗室正名後增加了和內地不同科研單位合作的機會,以其專長的神經科學為例,內地很多實驗室水平很高,方便實驗室成員再根據當中不同的項目或專門範疇,探討更積極協作模式。

她絕對相信,新的措施對促進兩地科學家合作,發展科技創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中大:為國家作貢獻

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表示,正名說明香港科研獲進一步肯定,除了可和原有的配對夥伴繼續合作,也方便香港科研人員與內地以至其他地方建立更多夥伴關係。

他表示,近期已陸續收到內地不同省份的科研機構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要求合作,並已正式與其中一間開展新項目。

中大有5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正名,校長段崇智表示,中大將會繼續與內地不同科研單位緊密合作,在教育、科研及產業化三方面,為國家作出貢獻。

科技部昨日亦宣佈,依託港產「獨角獸」商湯集團,建設「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

商湯:助灣區科學發展

商湯發言人表示,很高興收到科技部的認可,會繼續努力,發揮技術能力幫助大灣區科學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