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簽協議定資助運作框架 王志剛:1+1大於2的好選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與內地創科進一步合作正式開展落實。國家科技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創科合作協議簽署暨授牌儀式昨日在禮賓府舉行,雙方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及《科學技術部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關於開展聯合資助研發項目的協議》,為未來四年兩地推動創新科技合作明確六個主要方向,同時為兩地聯合資助的運作模式定下框架。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明,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兩地聯手是必然趨勢,也是1+1大於2的很好的選擇。」
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的共同見證下,香港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和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張建國分別代表簽訂《安排》,而創科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和國家科技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葉冬柏則負責簽訂《協議》。
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香港特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城市大學校長郭位、理工大學校長唐偉章、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以及本港一眾科學家等出席儀式。
在簽署儀式後,王志剛為在港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依託香港商湯集團建設的「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主禮授牌儀式。
未來四年,兩地將以《安排》作為行動指南和綱領,共同推動各項創新科技合作,當中主要涵蓋科研、平台與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移轉化及培育創科產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及營造創科氛圍六個範疇(見表),而《協議》將為「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的資助和運作模式定下框架,而計劃的具體詳情將於稍後公佈。
特首:科技合作踏上新台階
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安排》和《協議》標誌着兩地科技合作踏上新台階,而國家重點實驗室授牌,為香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內地不同的科研單位加強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肯定和支持。
她續說,商湯集團為港產「獨角獸」企業,是次得到國家認許,為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作出貢獻,是國家對香港科技投下的信心一票。
林鄭月娥強調, 香港會全力參與和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與內地城市和澳門優勢互補,盡力貢獻國家的科技創新發展,不僅要在大灣區成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亦要有效匯聚各界人才。
王志剛:港國際化優勢不能忘
王志剛在致辭時指出,《安排》和《協議》不僅是為科技服務,亦是服務與科技關係密切的經濟、環境、民生、社會治理等。
他認為,兩地在聯手的前提下,對世界科技多做貢獻、多發聲,更容易得到尊重和理解。
他表示,「香港國際化的優勢一定不能忘」,這亦是科技發展的必要條件。未來,中央政府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科技創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國際創科中心都將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重要力量。
王志剛強調,香港要堅守「一國兩制」原則,「善用兩制之利」,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大灣區協同創新優勢,更加注重以香港之所長,服務國家自主創新,建立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福祉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
他並希望,香港科技界能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為創新國家和科技強國多做貢獻,兩地共同譜寫創新驅動的篇章,共同把重任擔在肩上。
兩地加強創科合作六範疇
一、深化內地與香港科研合作
■鼓勵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承擔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 建立兩地科研聯合資助機制
■推動國家超算中心、散裂中子源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向香港開放
■推動兩地科技資源共享,向香港開放國家科技成果庫、科技報告等
■支持兩地生物醫學研究材料樣本依法規跨境使用
二、建設兩地科技合作平台與基地
■推進在港建設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創新平台
■加強建設在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基地,推動和支持有關科研基地組建聯盟
■協商在大灣區範圍內建立院士聯盟機制
三、人才培養
■鼓勵和支持香港專家加入國家科技專家庫
■鼓勵和支持香港科研人員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完善兩地科技人才交流機制,每年共同支持一定數量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交流合作
■協同吸引科技人才到港,讓香港成為國際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地
四、成果轉移轉化及培育創科產業
■積極推動香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建設工作
■鼓勵兩地共同設立科技創業投資子基金
■鼓勵和推動兩地科技龍頭企業牽頭設立創新科技產業聯盟
■鼓勵和推動內地科技企業赴港上市,開展國際融資
五、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全面推進香港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
■支持和推進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創新科技合作
六、營造創科氛圍
■加強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科普交流活動
■組織和推動兩地青少年共同參加科普活動,包括參觀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高新科技園區等
資料來源:《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強創新科技合作的安排》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