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林鄭認同改革大學收生制

2018-10-21
■林鄭月娥等昨為「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討會主禮及致辭。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林鄭月娥等昨為「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討會主禮及致辭。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中學文憑試(DSE)不再「一試定生死」?在昨日舉行的「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討會上,由包括多名香港教改核心推手組成的「教育2.1」提出改革大學收生制度的建議,並獲得為研討會主禮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支持。她表明,原則上認同不應以文憑試作為入大學的唯一標準,但強調如果過於茩姥ル穻h元學習經驗及體藝背景,對基層學生或構成不公,需要深思如何實踐。

「教育2.1」及大教育平台聯同團結香港基金及多個教育團體昨日於香港大學舉行「教育的香港故事──下一章」研討會,活動由林鄭月娥主禮及致辭,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劉建豐、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以及約300名中小學校長、教育及專業人士出席,一同回顧教改20年的發展,並檢討未來教育新方向。

梁錦松倡拓多元升大路

「教育2.1」召集人及教改推手之一的梁錦松作主題演講時提出,大學收生制度是現時中小學發展的「重要指揮棒」,各院校主要以DSE成績為收生依歸,甚少考慮其他方面學習經驗與專長,難以配合學生不同方面的發展,需要改革及開拓多元升學途徑。

他強調,考試成績不代表一切,認為學習經歷能更全面檢視學生能力,建議大學為學生面試,讓學生闡述個人興趣、能力和志願,而非狹窄的只以單一的考試成績指標,決定學生是否能入學。

林鄭月娥隨即於致辭中作出回應,表明原則上認同建議,大學不應只以文憑試作為入學標準。

但她強調,實踐時更要小心走向另一極端,若要求每位中學畢業生除了成績外,還要有體、藝等其他經驗,對於基層學生的學習環境,可能連一張書桌都是奢求,或對他們構成不公。

出身基層的她又提到,若當年要求學生有體、藝等各方面經驗,即使如她一樣擅長考試的高材生,都難以入讀最高學府的香港大學。

她提到,有意見認為香港教育制度為學生帶來太大學習壓力,存在學生抗逆力低,部分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感到疑惑,視野未夠開闊等問題。為推動「專業領航」教育檢討,特區政府已吸納了70多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和各界領袖組成多個專責小組,積極檢視專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和課程安排等範疇。

不過,她指有關工作並無套上「教改」標籤,因為香港教育表現獲國際認同,無須接受「傷及筋骨」的全面改動,「只要對症下藥、強身健體,就可以茁壯成長。」

青少年需全面正確識法

林鄭月娥又表示,青少年是香港未來社會的棟樑,有需要全面並正確地認識憲法及基本法,為此,教育局正以有系統、多重進路和相互配合的方式,為學生的憲法及基本法教育確立清晰的目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