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睹展品話當年 後生仔讚經典作品提升語文能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珈琋)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金庸)周二(30日)病逝,終年94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筆下的十五部武俠小說膾炙人口,多年來不斷被拍攝成電視劇及電影,更衍生大量動漫及遊戲,是很多代人的共同回憶,陪伴他們成長。位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昨日迎來不少專程悼念金庸的書迷,緬懷「金大俠」的一生及作品。
文博館去年3月斥資千萬,設立常設展館「金庸館」,並展出逾三百件珍藏,包括作品手稿、金庸親書對聯、電視特刊及插畫等。查良鏞曾表示,起初對於設館自覺「萬萬不敢當」,其後接受了特區政府的提議,並感謝許多讀者對其小說的熱情和喜愛。
李先生:成長期「走唔甩」金庸
不少讀者昨日特意到展館緬懷偶像,送大俠最後一程。今年67歲的李先生與兩名友人昨早從新聞報道得悉金庸辭世,下午3時相約到訪「金庸館」。李先生說,自中學時期便愛讀金庸的作品,其後不同作品更陸續拍攝成電視劇,風靡全港,他形容幾乎整個成長時期也「走唔甩」。
他指出,金庸筆下的角色有血有肉,就像人生中一定有機會遇上的各種人,富有不同的個性,讀者透過字裡行間可以了解到何謂「人性」。
他又以《鹿鼎記》為例,故事突破傳統對與錯的觀念,演繹出何謂「通」,箇中的奧妙對他人生深有影響。
李先生坦言,金庸享壽近百,一生已為整個社會、華文界及中華文化作出不少貢獻,相信他留下的作品會繼續影響下一代。
劉生劉太:廢寢忘餐追完為止
劉先生及劉太均是曾移民海外的回流港人,他們形容金庸的作品一直陪伴他們在海外的青春歲月,對他們的一生尤其重要。劉先生在1980年代在英國留學,那時候圖書館雖然有金庸的小說,但存量十分少,需要預訂才可以借閱。他笑言,當時一旦成功借閱,便會廢寢忘餐、不斷追看,直至看完為止。
劉太提到,自己就讀中學二年級時已移民加拿大,當時在朋友介紹下獲得十分殘舊的《射鵰英雄傳》合訂本薄本,豈料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其後更繼續追看其他小說,「有些字詞不知道意思便查字典,所以閱讀金庸的作品也是我學中文的方式,陪伴我整個青春期。」
不少人讚揚金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劉氏夫婦表示十分認同,認為金庸為中國文壇帶來莫大的貢獻,傳承中華文化,為社會、人民及文化均有正面的影響。他們又對於金庸的離世感遺憾,冀他一路好走,其作品繼續揚威國際。
陳先生:反映現實 啟發思維
前來緬懷金庸的讀者亦不乏年輕面孔,今年20歲的陳先生中學時接觸到《神鵰俠侶》,起初被打鬥情節及感情線所吸引,其後閱讀《笑傲江湖》及《鹿鼎記》,漸發現金庸將其世界觀、對政治的看法等藏於文字之中,令文學世界不只是「理想的樂土」,而是「現實的反映」。
他說,金庸雖不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但其作品文筆細膩,人物的個性鮮明,以《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為例,令狐沖原以為師父是一個好人,但經歷一些事件後方發覺對方內心惡毒,是一名「偽君子」。
他認為,閱讀金庸作品既可以提升語文能力,亦對思維有正面的影響,希望更多年輕人發掘其作品,加深對中國文學的了解。
「金庸館」本月12日設弔唁冊
由查良鏞(金庸)生前創辦的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昨晚代表查先生家人發佈訃告:根據查先生生前意願,喪禮以私人形式舉行,定於11月12日至30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設置弔唁冊,供公眾向查先生作最後致意。
查良鏞兒子查傳倜在微信感謝各方好友慰問,抱歉未能即時接聽電話及短信,又在微信上載多張查良鏞生前圖片,並留言:「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慾則剛論政壇,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