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書評】成為學習之才

2018-11-19

《學習的王道》

作者:喬希.維茲勤

譯者:游敏

出版:大塊文化

一提起「學習」這件事,恐怕有些讀者會迅速被捲入負面漩渦,心情原本十分愉悅,但當他們得知準備探討關於學習的話題時,忽又意興闌珊,不僅將孔夫子的教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拋到九霄雲外,更希望自己能立刻逃離此項話題。前述現象的成因很複雜,惡劣情緒經驗、心靈創傷、長期接受不合宜的教育訓練等等,都可能導致學習興趣喪失。

試圖改善狀況的人們,也許會尋求外力幫助。稍微觀察周遭即可發現,傳授學習秘方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版,坊間學習訣竅課程經常爆滿,相關題材的戲劇文學往往能獲得良好迴響。「如果我是天才,如果我能遇見學習之神,一定很讚......」曾如此幻想過的人不在少數。

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只有少數人能擠進金字塔頂尖成為菁英,他們為何與眾不同?若只有少數人可獲得成功,平庸的我們繼續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喬希在出版《喬希.維茲勤的西洋棋攻略術》這本棋弈指南之後,經過不斷地拆解個人經驗及歸納分析,又撰寫了《學習的王道》一書,向讀者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被譽為天才的喬希,南征北討,贏得無數勝利,他遇過學習之神嗎?

喬希六歲時從華盛頓廣場公園的街頭棋客那裡學習西洋棋的基礎技巧,繼而被大師級的教練收為門徒,九歲起陸續榮獲八次的全美西洋棋冠軍,對弈成績相當傑出。電影製片廠商依據喬希父親的著作《天生小棋王》,改編成真人真事的同名紀實電影。播映後,鎂光燈和影迷蜂擁而至,常有崇拜者央求簽名,喬希雖享受四面八方的關心,卻也意識到自己不再專注於棋局。十八歲時他偶然讀了《道德經》,深受啟發,從此對東方哲學思想產生興趣,於二十二歲開始學習太極拳,跨足全新領域,亦贏得多次世界冠軍,締造出另一個令人羨慕的傳奇。

人們在羨慕天才的同時,潛意識裡可能也隱含一定程度的自我失望,傾向將夢想無法達成的原因歸咎於缺乏天分,悲觀性格者甚至會怨天怨地,認為成功只與天才締結良緣,自己必須默默承受庸才的不幸。然而當我們從理性角度切入,以更為客觀的眼睛來看待事物時,就會明了即使像喬希這樣的天才,仍有他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而且困難指數並不低。被光環盛名所累,變得畏懼西洋棋,陷入徬徨迷霧多年,遭遇種種高壓與挫折的喬希,又是如何突破困境,重新愛上學習呢?參加過大小戰役,背負起非勝即敗的沉重包袱,喬希體認到他的強項既不是太極拳,也不是西洋棋,而是學習的藝術。

關於聰明才智的偏見,喬希給予讀者一些建議。世人對智力所抱持的思維,發展心理學的專家將其區分成兩種論點。其中一種是主張「固定智力論」,認為智力為固定實體,天生注定,不可改變。喬希在《學習的王道》提及相關研究時,則建議讀者培養另一種心態,也就是「增長智力論」,把智力視為動態變體,相信它能藉由學習而增加、成長。採取此種開放式概念,猶如寄居蟹脫離舊殼,尋覓新殼的過程,更是學習和成長的起點。

喬希分享了對他而言極有效用的學習策略,願這些概念能提供一個架構與方向,但也由衷期盼讀者在鍛煉技巧前,先發掘最有共鳴的資訊,再加以整合吸收,直到資訊消失無蹤,自己得以展翅飛翔。這樣的期待,或許就像喬希再三強調的「習數以忘數」一樣,將技術吸收並內化為本能,自然就可以體會其中奧妙了。

回到初始話題,許多人希望能遇見的那個學習之神,到底藏身於何處呢?讀者不妨認真尋覓一番,雖然具有相當難度,還是建議找找看。萬一沒能找到法力無邊的神祇,切莫感到氣餒。天才、雄才、鬼才、庸才......無論哪一種才,才字前方那些裝飾語彙不過就是形容詞而已,消除偏見後,即使沒有學習之神相助也別太擔心,因為你將會是這個世界永遠在等待的學習之才。■文:余孟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