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特稿】作坊或變時裝創科基地

2018-12-07
■陳慧欣介紹位於「南豐作坊」的實驗室。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陳慧欣介紹位於「南豐作坊」的實驗室。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南豐紗廠除了提供多元化的消費及藝術體驗,亦繼續推動紡織及時裝業的未來發展。「南豐作坊」透過提供培育基地、創投基金、工作空間及零售商店,有望成為創新科技應用於紡織及時裝的基地。由政府創新科技署撥款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亦落戶南豐,提供實驗室支援業界持續發展技術及研發產品,增強本地服裝及紡織業的競爭力。

南豐作坊致力培育時裝、紡織和科技交點上的初創公司,提供培育計劃、創投基金和工作空間,目前共有9間公司參與。作坊內的原型實驗室由HKRITA策劃,除了提供普通的紡織器材外,亦有先進的器材如3D紡織機器、掃描器等,並設有鐳射切割室、木工工作室及噴漆工作室等。

HKRITA業務拓展總監陳慧欣介紹,該研發中心主要與業界合作,支持新技術的研發及應用,令傳統紡織工業與創新科技結合,「不論獨立設計師或初創只需付月費,便可採用實驗室作小規模試驗生產,亦可藉此為平台尋找投資者。」

故衣纖維打開 重紡後變新衫

「G2G 服裝循環回收再造系統」是HKRITA、龍達紡織及H&M Foundation 三方合作的成果,現設零售店於南豐紗廠。該系統能把舊衣物循環再造成衛生的紡織品,由消毒成衣、移除硬配件、將布料切成小塊、將纖維打開、混合、梳理、紡紗,最後成為一件「新衫」,過程需時4小時至兩天不等。市民可將舊衣再造成全新的紡織物,每件收費約200元至800元,亦可捐贈舊衣到零售店,使之「重生」找到新主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珈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