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今(16)日在北京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展開,向北京市民介紹20個被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精粹。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特區政府希望將現行的傳承計劃,繼續推展到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讓香港年輕一代明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展示月開幕禮昨日由林鄭月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司長陳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台辦公室巡視員滿宏衛、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孫旭光、非遺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香港特區政府駐京辦主任傅小慧和非遺辦事處總監何詠思主禮。
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提高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重視。同時,為促進內地和香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交流,自2011年開始,文化和旅遊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包括在香港舉辦《根與魂》展演系列,向香港市民展示各省市非常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加深香港市民對內地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她續說,是次在恭王府展示的,包括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申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粵劇,表現客家傳統文化的客家舞麒麟,體現地道生活文化的港式奶茶製作技藝、傳統紮作技藝,及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等項目。
讓港青明白護非遺重要意義
「作為一位長衫的愛好者,我特別高興看到透過深化傳承計劃,讓資深長衫師傅親自教導時裝設計系學生縫製長衫。大家可以在這次展覽展出的師徒長衫作品中,體會到他們對這門傳統技藝的尊重和專注。我們希望這類傳承計劃能夠繼續推展到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尤其是讓我們年輕一代明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林鄭月娥表示。
介紹20被納代表作名錄項目
今日正式展開的展示月將透過實物展品、圖文展板、多媒體節目、學術研討會、示範表演與體驗活動,介紹20個被納入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涵蓋表演藝術、信俗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技藝等各個領域,藉此增進京港文化交流,並提升北京市民和遊客對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認識和興趣。
實物展品包括多件由本地長衫師傅縫製的香港中式長衫、獅頭花燈、客家麒麟和粵劇名伶曾穿過的粵劇戲服。此外,展示月亦展出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學生製作的長衫。他們今年7月至8月參加由非遺辦事處籌劃的「守藝傳芳-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傳承計劃2018」,向資深長衫師傅學習製作長衫的技藝。
「2018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系列活動『口傳心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月」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及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聯合主辦,並由非遺辦事處、國家非遺展示保護基地和恭王府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聯合承辦,展期至下月5日。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