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海關搗冒牌貨藥房 檢百萬元貨拘兩人

2018-12-16
■方永佳講述正貨與冒牌貨的分別。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方永佳講述正貨與冒牌貨的分別。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上水有藥房懷疑以假貨冒充水貨中成藥,以較便宜價錢專賣給內地客,海關經調查後突擊搜查目標藥房及其兩個儲存倉,檢獲共值約100萬元的懷疑冒牌及受管制藥物,兩名涉案職員被捕。海關呼籲市民為免購得冒牌貨,應光顧有信譽店舖。

高仿貨疑專呃內地客

懷疑冒牌中成藥共涉5個品牌,主要是治療風濕關節痛、止痛及心臟病藥,部分更未在香港註冊。檢獲的懷疑冒牌藥物包裝高仿原裝貨,要仔細觀察才發覺有明顯分別。如一款坐骨腰痛藥,正貨商標為古代鐵塔,而假貨則是現代鐵塔;正貨右下方印有總代理名稱,假貨則沒有。另兩款風濕關節痛藥及坐骨關節藥,包裝量與正貨有出入,且底部印有「外銷品」字樣等。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方永佳表示,有問題藥物報稱是水貨,但協助行動的品牌持有人指出該批藥物質素差劣,不似正貨,海關仍在調查是否為冒牌貨,但該批藥物肯定已涉嫌觸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有關藥物會送往政府化驗所化驗,暫未知會否引致健康風險。

涉案藥房主要針對需求量較大、兼選擇有優惠的內地遊客,職員會訛稱該類藥物是正牌貨,但為外銷到東南亞等地的水貨,故售價較平。店方不會將冒牌藥放在店內,以逃避海關追查。

海關曾以本地客身份「放蛇」光顧該店,但只購得正貨。但職員若遇到目標顧客,會稱貨品剛售罄,着對方稍等,然後到倉庫取貨出售。

海關是於早前根據線報調查約一個月後,於上周四(13日)採取行動,掩至上水新康街的目標藥房及兩個設於附近的儲存倉搜查,共檢獲約5.1萬粒懷疑冒牌藥物及約6.8萬粒懷疑受管制藥物,估計市值共約100萬元。

行動中以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將兩名分別22歲及49歲的男店員拘捕,扣查後兩人暫准保釋。此外,該藥房亦懷疑在未有藥劑師情況下,非法售賣受管制藥物。海關透露正追查貨源,且懷疑藥房東主知情,故不排除稍後有更多人被捕。

方永佳指出,初步相信流出市面的問題藥物不多。海關將加強巡視北區等較多內地遊客的購物地點,重點打擊冒牌藥物。他又呼籲市民不要購買該等可能有嚴重健康風險的可疑藥物,並參考親友曾購得正貨的有信譽店舖才光顧。

海關又提醒店舖,出售冒牌藥物、及非法售賣或管有受管制藥物均屬違法,兩罪最高分別可判處監禁5年、罰款50萬元,及監禁兩年、罰款10萬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