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珠三角營商 請人最困難

2018-12-2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談到在珠三角營商的辛酸,孔玉婷表示,早年內地政府會突然就環保方面修例,某些材料如木材、紙品等成本又突然加價,雖然公司主要做塑膠,但查廠時發現加工項目有時會有電鍍、噴漆等成分,便會下令不能生產,結果令生產成本上升,最後轉嫁至產品,客人則可能會因成本增加而選擇其他國家。

90後打工仔工作不穩定

珠三角近年面對的困難莫過於請人難,孔玉婷坦言,「內陸城市的發展愈來愈好,以前很多北方及內陸地區的人到南方找工作,現在重慶、湖南、湖北都發展得好好,與深圳及東莞做的工作差不多,不如在自己家鄉附近做更好。」

孔玉婷續指,現時90後的內地少男少女主張「活得開心」,不太在乎工資多少,隨時心情不好就放低員工證「劈炮」。「不過只要有單量的支持下,點都會請到人的,例如以高價請外省人。」她稱,內地現時每年按通脹,人工每年有5至6%的升幅,多數東莞企業都要畀高人工去搶人,公司亦會定期舉辦活動,用獎金等去增加員工歸屬感。

由於公司有7成訂單出口歐洲,3成出口日本,美國佔少量,早幾年爆發的歐債危機及日本「311地震」等亦令公司訂單一度跌了40%。

孔玉婷亦指出,有些行家搬了生產線至越南,以為其貨品就變成「made in Vietnam」,但原來不是單以入口點計,報關稅時要報上產品中有多少電子原件是來自中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