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共享經濟原本旨在利用過剩產能、提高資源效率、人人參與共享,但美好的願景已「變味」。一座座可怕的共享單車「墳場」,亂停亂擺的單車猶如城中的「蟑螂」,曾經被認為已經「救活」的自行車產業再次斷崖式下跌。盲目「燒掉」投資者的資金,用不可持續的價格戰吸引客戶,沒有明確的盈利點,一旦外部停止「輸血」,就是整個產業鏈的大潰敗。
短短一年多時間,多家共享經濟平台接連倒閉。事實上,在共享經濟盛極一時的時候,就有輿論認為,以預付押金為使用前提的方式其本質就是「龐氏騙局」。在對待巨額押金等問題上,有多位專家質疑其資金流向,到底是有錢不退,還是沒錢可退。同時,ofo連續獲得大量融資,以及數以億計的押金,是否存在挪用或侵吞。由於監管的缺失,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可以說,這是消費者和投資者為共享經濟「野蠻生長」繳納的「學費」,是沉痛的教訓,值得人們反思。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共享經濟正進入寒冬,但其也確實為人們帶來便利,為社會發展提供新方式,並在短短幾年中顯示出巨大潛力。在共享經濟這種新型業態的成長中,可以看到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僅有包容和支持,沒有嚴格的監管,無法造就健康、可持續的新業態發展。ofo危機,應該令人們警醒。作為支持者和監管者,官方應該進一步出台法規和切實措施,加強對共享經濟等新業態的監管,特別是涉及到民眾的資金財產安全問題不應缺位。同時,也應為共享經濟尋找新的支點,引導其健康積極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