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接鄉愁回家-讀孫夢成《雙龍河畔》

2019-01-10

付秀宏

最近,孫夢成散文集《雙龍河畔》由團結出版社結集出版,我認真地讀完,眼前似乎看到他懷抱母親河的樣子,那般深情地摩挲蚋钀s河柔軟的長髮。他的故園拆遷了,找不到老家,只好把家築到心底的雙龍河上。他用真誠的文字寫雙龍河畔,常常淚眼婆娑。接鄉愁回家是該書的主題,讀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個滋味,就是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說「記得住鄉愁」,原來要記憶的一切鄉愁,都是文化地域的鄉愁啊。學者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對此曾作過討論,他指出中國社會從表層看去是鄉土的,它的特點是「不流動」和「相對穩定」。同宗同族、家庭與親人相對穩定、不流動,「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O金」就是這個道理。或許有人會問,不是還有一句話叫「樹挪死,人挪活」,那又怎麼講?其實這話是從一個人的生計和行當上講的,而不是從遊子可以背離故土上說的。

中國文化中的鄉土情懷,本質上是對地域、家園、歷史、文化的血脈的深刻追尋。由此可見,孫夢成的《雙龍河畔》,是故園記憶,更是心靈植入和文化基因,它們那樣深切地扎根在他的文字靈脈中,以至於成為其情感最深的底色。

對鄉土的眷戀與熱愛,已成為孫夢成血肉的一部分。一旦故園逝去,鄉愁則來得更強烈一些,他在鄉愁中強烈感受自己的過去,並更自覺地維護自己的文化土壤。

雙龍河,古稱曾家灣河,是孫夢成的文化之河。雙龍河畔具有浩大而充沛的河流元素和家族脈絡,作品貫注了蓬勃的鄉野氣息和親情之美,對故園命運和河流歷史的關注和思考,都很有穿透力,在自然描寫、人物細節和情感鏤刻等方面,非常精心,取得了很大成績。正因作者戀鄉情緒的真摯表達,具有地理指向和心靈層面,接鄉愁回家--才可能成為現實。作為首篇洋洋灑灑的幾萬言鴻篇《雙龍河畔》一文,讓我們感受到了「接鄉愁」柔軟質地,還有「何以回家」那切入肌膚的痛感。

作者筆下體現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真誠敬意,既有智者的理性抉擇,艱辛而困苦;也有文人的理想主義,純潔而感性。閱讀此書,我們彷彿看到了一沓邊角泛黃的相紙,裡面有作者人生不同階段的成長:我們能看到一個聰慧童稚的男孩兒--「和一群小孩玩娃娃斗兒,居然大獲全勝,把他們手裡的黑泥全部被我贏過來,高興得像是得了什麼金銀財寶」(《娃娃斗兒內尚流芳》);我們能看到一個羸瘦倔強的少年--「我趁荇晡齯ㄙ`意,一轉身跑出辦公室,校長就在後邊追,我一溜煙跑到操場的一棵大樹下,三下兩下就像猴子一樣爬到樹梢。任女校長怎麼怒吼,我自巋然不動」(《常憶師恩似舊時》);我們能看到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的青年--「我還會抱女兒出來,告訴她,這是宿舍樓,這是水房,這是『老賈』...... 『老賈』是看管一中水房的一個老頭,女兒只要一聽到『老賈』這個音節,就愛笑。其實,她並不懂這個音節是什麼意思」(《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能看到一個穩重睿智、悟透事情的中年人--「我半年未到,老人們很是牽掛。『康復歸來重漫步,鄉親換我幼時名』。老少再次相逢,陡增人生感慨。這半年間,已有一位老人辭世。好幾個老人說:『生怕再也見不荍A了。還好,上天有眼』」(《湖畔聽琴》)。作者這些文字,簡白而質樸,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人生的鮮活與滄桑。

孫夢成從鄉土走來,鄉愁之於作者是符號性的具象東西,它是河中游弋的蝌蚪,是岸邊青草的嫩芯,是香蒲做的草筏,是一院芬芳的槐花。鄉愁,也是他與舊人、舊物在幽暗時空裡的重逢......

「雙龍河,是我青春的圖騰,我心中的故鄉,我所有的鄉愁都集中在這裡;雙龍河,是我的少年意氣,我生命的青b歲月,是我永遠的懷戀,我所有的榮耀和過錯都浸在河水中了。」孫夢成不止一次地回到故鄉,只是這麼多年來,每次回到故鄉總能感覺到愈來愈熟悉的陌生感,對故土、故人的思念、回憶,是他「鄉愁」最直接的動因。

接鄉愁回家,是他永遠揮之不去的情思,即對故鄉一草一木的顧盼、眷戀和思念。他心底最堅硬而又最柔軟、最厚重而又最縹緲、最莊嚴而又最質樸的情感,就是鄉愁與回家。「生於斯地,長於斯地,首先從內心感佩河渠沙洲是幼時心靈的情境課堂,雙龍河就是我剪不斷的臍帶,時刻與我的血脈息息相通」。作者是雙龍河的子嗣,「關於童年、關於故鄉、關於親情,關於生死,關於冷暖」,都生動地再現於全書的每篇文章。

作者記錄下人世的美好與憂傷,記錄下他們的幸與不幸,記錄下生命的無奈與無措、卑微與貴重。關於父親「我仰視父親,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想想歲月真無情,所有的人在歲月面前這麼脆弱」;關於舅舅「舅舅,已成為我心目中人生理想與英雄主義的象徵」;關於病友「靜靜地焚上一炷香,遙祝生者堅強、逝者安息」;關於兒時老師的教誨「以後記荂A千萬別用一個新錯誤掩飾一個舊錯誤」。

黑格爾曾說過:「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部散文集不僅集合了作者的生活片段和思鄉情感,更是他人生智慧的凝合。作者深諳散文之理,感性與知性相濟,用情、用心、用典、用理,如《鞋底磨穿》:「人生其實是一場長途跋涉,我們的磨穿鞋底也好,磨穿鐵硯也罷,無非代表茪@種不間斷的執念。」再如《欲為詩人,先當石匠》:「我在寫詩,是寫詩的淺境界、小境界;詩在寫我,才是寫詩的深境界、大境界。」

讀完《雙龍河畔》,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我思念/故鄉的小河/還有河邊吱吱唱歌的水磨/噢,媽媽/如果有一朵浪花向您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雙龍河是作者的心靈之水,臨水照人,河水裡有他的韶華倒影,有他的纍纍心事,有他的「榮耀與過錯」。作者永遠向茈擦芊B故鄉和雙龍河深情微笑。

這樣,接鄉愁回家--這個目的就達到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