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對生命的期望,但有多少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一直走下去呢?有鮑魚公主之稱的Lisa (劉哲宇 )之前在台灣當一家公司的秘書,過着可以想像到的打工生活。後來隨着丈夫從台灣搬到香港,搞投資賺得第一桶金,找到了自己立足的位置。她喜歡食,在內地經營飲食業,一次友人邀約去吃鮑魚一試難忘,再在法國廚王會遇見以烹調鮑魚見稱的世界御廚楊貫一,兩人投緣,成為一哥極為信任的女弟子,從此改變了Lisa 生命的軌跡。她說這一切都源於緣分。■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陳儀雯、焯羚
相信阿一鮑魚在香港、甚至全球各地都已經深入民心,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它的需求。尤其農曆新年的臨近,親朋好友的飯局裡總會有一道菜離不開鮑魚,而目前即食阿一鮑魚這個品牌背後默默耕耘的女人就是Lisa 。她由楊貫一正式授權開創即食阿一鮑魚品牌,她和鮑魚有着不解之緣,本身就喜歡吃鮑魚,喜歡收藏鮑魚,如今經營即食鮑魚,有着釵h難忘的體驗。
和阿一鮑魚的淵源
出生在台灣一個小村的Lisa ,小時候因為某些原因和家人分開,需要住在親戚家,生活艱苦。當時寄人籬下的她,一直有自力更生的決心。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她做過不同類型的工作。剛開始的時候她幫別人擺攤賺取零用錢,然後喜歡打扮和時裝的她也試過靠買賣服裝為生,之後投資電子產品的副線產品、買賣樓宇,她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段日子裡,她發現自己對做生意非常感興趣,就與友人合夥在內地開設酒樓,事業開始有了起色,從一家開到六家。她喜歡和工作的搭檔品嚐不同美食,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應約去吃阿一鮑魚,那是她第一次嚐到一哥鮑魚,而它的美味讓她一試難忘,從此一直記在心裡。
當時在飲食界闖蕩的她經常會出席不同的聚會和場合,她大概沒有想到,會與阿一鮑魚的創辦人一哥楊貫一在法國廚王會上相遇。她鼓起勇氣走到一哥面前跟他說自己那次吃完鮑魚以後的感受,一哥見她說得頭頭是道,認為她非常有天分,於是一拍即合收她為徒,這讓她興奮不已。一哥非常欣賞她做事認真的態度,在事業上願意親力親為,勤奮;她跟着師傅到各地演出,宣揚香港的飲食文化,這段時間讓Lisa 大開眼界,她也從中吸取了不少做生意和烹調的知識。
食鮑魚愈來愈普及化,市面上很多食府都有,阿一鮑魚給人感覺特別高級,當然除了是挑選鮑魚質量好外,烹調鮑魚的秘技最關鍵。因為鮑魚本身沒味,火喉把握、汁料調製才是最重要。
不過,她常聽到一些市民說:阿一鮑魚太高檔,都是達官貴人食的,好食我們都食唔起。Lisa就浮出一個諗頭,希望阿一鮑魚改變一直給人一個遙不可及的印象。過去的確是有社會地位或者有錢的人才可以品嚐到的食品,而Lisa第一次吃鮑魚的時候就花了一兩萬元。她也留意到大部分光臨阿一鮑魚的人都是非富則貴,她希望可以將阿一鮑魚普化及有一百元可買到的即食系列,讓它成為一種市民想食就食的食品。也因為師傅年紀漸長,她希望大家珍惜這個傳奇,讓更多人吃到阿一鮑魚,將師傅的手藝、品牌延續下去,以至帶動整個中華飲食文化。
愛鮑魚如愛親生子女
生活在香港的Lisa知道單靠實力還不可取勝,因此十二年前她就意識到需要與時並進,推出了超過二十款不同味道的即食鮑魚,將普羅大眾和鮑魚的距離拉近,還推出不同價位的產品,但即便是平民價的鮑魚,她也會確保品質,從不掉以輕心。她自言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嚴謹的人,她對自己出品的鮑魚也如對親生子女一樣,把年份、品種都一一記下,不會因為產量而忽略了質量。為了調配出即食鮑魚也能保留住阿一獨特味道,Lisa利用兩年多的時間用一噸鮑魚進行反覆烹調,嘗過無數次的失敗,只為把味道最好、最合適的鮑魚帶給每個喜歡吃鮑魚的人。結果她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推出了即食阿一鮑魚一個月就售罄。
即使市場上對阿一鮑魚的需求大,Lisa堅持不會隨便在市面上收鮑魚,她寧可和自己在福建和台灣合作的廠商,釣養鮑魚苗,給牠們餵食貴價的海草,把鮑魚養得肥美、健康,這樣一來可以自己監控質量,還不用擔心外面的鮑魚品質參差或帶有細菌。
對於即食系列阿一鮑魚的包裝和品牌設計也有着嚴格的要求。她會為此不停地修改,認為包裝要吸引、要夠體面,她大膽將黑色作為包裝的顏色,把自己想法融入到品牌當中,相信人同此心就可以將品牌更有效地推出。也許是對台灣的情意結,她把設計也帶到台灣去,這樣就不怕彼此之間有文化距離,也因為風格近似日本,比較貼近她所想。
多年以來阿一鮑魚的銷售已經不局限於香港市場,在加拿大、美國、澳洲、泰國、台灣、馬來西亞、內地等地都有阿一鮑魚的代理,業務遍佈全球,而這個品牌的傳奇也隨着它的知名度走遍世界不同角落。推即食阿一鮑魚成功,Lisa暫時還沒有擴充業務的計劃,但她盼望有一天阿一鮑魚會擁有一家旗艦店。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守住現有的業務,她繼續醉心於研製跟不同食物的搭配,例如:蘿蔔糕、麵和餃子等,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和配套,需要暫時擱置。
追求心靈的滿足感
Lisa笑言她和很多女人一樣喜歡打扮、穿漂亮的衣服,不過有一樣不同,其他女人喜歡買名牌手袋視為珍藏。而她是買鮑魚、花膠作收藏,鮑魚、花膠就像是她的名貴手袋,不但滿足愛好還可以升值。見她辦公室有個大飾櫃,全擺放她的珍藏。有人出高價買她也不肯割愛。
背起事業和家庭責任的Lisa坦言做生意一方面是為了錢,因為自己的兒子還在美國求學,一年的費用就達一百萬港幣。但做生意的動力更多是來自一份無法形容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得到客戶正面的回應,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被欣賞、被認同,是她一直以來的追求,這是沒法用金錢去衡量的。況且她認為做生意要慢慢來,不能急於賺錢,就像她第一桶金一樣,需要靠機遇和眼光。
回望小時候生活得不容易的自己,現在的她生活安穩,她也希望回饋社會。 為了分享這份喜悅,她曾經助養兒童,近年會把品牌的部分收益捐給保良局、康智會等機構進行捐助,而這些錢會直接全數給予在庇護工場工作的人士。有時她也會贊助機構裡面的聯歡會,把一些食材例如:汁和麵等給他們分享。讓她最難忘和感欣慰的時刻,就是收到受助者親手插的花以及寫得歪歪扭扭的祝福。
Lisa跟大部分人一樣,對自己生命、對阿一鮑魚的業務有着期望和規劃,但是往後的時光又會給她一個怎樣的旅程呢?無論怎樣,緣分、機遇雖然不是自己可以決定,也無法知道哪一刻我們會迎頭遇上,但懂得珍惜,飲水思源,就是對上天賜予這份禮物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