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作為一個客人去別人家裡,你應該舉止得體。」曾從事多年時尚行業的香港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接受訪問時,如是評價近日意大利時尚品牌Dolce&Gabbana因設計師「辱華」言論而引起的爭議。他說:「我完全理解中國人民沮喪的心情,我也不認為應該去責怪中國對此有所不滿,我想任何國家碰上這種事都會有同樣的反應。」
蘭桂坊北上 入鄉隨俗
出生於德國,在加拿大長大,最終選擇留在香港的盛智文,日前在港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時表示,從亞洲到南美,他已在全球35個國家設立公司辦公室。在世界各國經營生意的經歷,令他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就是:「尊重並融入當地文化,而不是去嘗試改變它。」
1969年,19歲的盛智文第一次來到香港。集購物、行山、看海於一身,這個與加拿大截然不同的地方讓他覺得「好像來到月球」。他說:「香港是一座讓人晚上可以做夢、白天能醒來的城市,在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習慣思考明天,盛智文的「香港故事」因與中環只相隔幾分鐘的陋巷「蘭桂坊」而漸入高潮。1980年代,他在這裡開設第一間放鬆休閒的餐廳。打破拘謹的英式就餐禮儀,特別是為年輕人提供歡聚場所,餐廳開業便大受歡迎。經過近40年發展,現時盛智文擁有蘭桂坊超過七成物業,旗下餐廳和酒吧已達到約136家。
2010年,蘭桂坊首次進入內地城市成都,以西式酒吧為主的發展模式未被延續,轉而引入川菜館、茶館和火鍋店。因為盛智文觀察到,成都人嗜辣、喜歡飲茶、享受慢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其他內地城市截然不同。他說:「現在的蘭桂坊已不只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本地文化,代表着年輕人所喜歡的一切事物。」
「這麼多年來,我親眼見證了這個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體制不同,我十分了解這個體制,也很信任它,它很適合中國,也運作得很好。在此體制下,我看到中國人變得開心,生活變得更好。」談及親身經歷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時,盛智文如是說。
香港精神 一切皆有可能
對於居住近半個世紀的香港,盛智文認為,自己願意以其為家,是因為這裡的「can do spirit」(可以做到的精神)。憑藉着這股精神,他讓曾連年錄得虧損、一度瀕臨倒閉的香港海洋公園「起死回生」。
2003年,盛智文臨危受命,他精準定位海洋公園與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區別在於,「迪士尼來自美國,海洋公園是香港人自己的主題公園。」他重塑員工信心,打造管理團隊,花費重金設計裝修,改善餐飲,提供更符合本地消費者預期的食物,引入包括國寶大熊貓「盈盈」和「樂樂」在內的眾多動物。「迪士尼是一座城堡,裡面居住着一隻老鼠,但海洋公園的核心是自然、環境與教育,這是現在所有香港年輕人都關注的東西。」盛智文說。在他擔任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的11年間,海洋公園保持着年純利近1億港元的紀錄,並在2012年獲得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博覽會頒發的頂尖榮譽大獎「全球最佳主題公園」,成為首座獲此殊榮的亞洲主題公園。
盛智文對記者說,海洋公園的成功是商業運營充分尊重本地文化的一個絕佳案例,「我們一直努力傾聽香港人的聲音,了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去冒犯他們,融入這裡的生活方式,這便是海洋公園成功的原因。」■文: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