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子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來自各界的政界人士都認為綱要為香港指明方向,有助大灣區內「9+2」城市的互相配合,更有利香港發揮所長,對香港未來發展、把握國家機遇都有幫助,建議下一步破除制度上的差異所造成的障礙,按規劃綱要的指引,推出更多具體措施。
譚耀宗:利提出具體建議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大家對規劃綱要期待已久,想知道中央層面的整體構想是如何,有了方向後大家就可以朝着這個方向,提出更多更具體的建議,「我有信心只要『9+2』(大灣區)城市加強交流和通力合作,我相信可以想到很多好建議,對發展有幫助。」他亦贊成規劃綱要中對香港的定位,認為有助香港發揮所長,對香港未來發展有很大幫助。
唐英年:全速推文化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歡迎國家公佈綱要,「綱要有效協調大灣區各城市的發展,及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以開創新時代及新機遇。香港可以憑藉『一國兩制』的優勢、自由市場的經驗及國際專業人才匯集的特色,帶動大灣區的發展。」
作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他又表示,十分高興綱要提到「增強香港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魅力」,會繼續帶領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團隊,在國家全速推動文化發展的工作中,善用香港作為連接國際的窗口。他並強調,文化創意產業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支柱之一,為年輕人提供無限的發展空間,亦能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及國家的了解,從以更好地把握國家所帶來的機遇。
王庭聰:為港打下強心針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商總會主席王庭聰對中央適時公佈規劃綱要表示歡迎和支持。他表示,綱要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分工明確,既是對各城市發展方向的清晰指引,也是對香港的一支強心針,回應了社會對所謂香港與深圳之爭的疑惑。下一步,要破除制度上的差異所造成的障礙,將規劃中的方向指引,落實為具體的、可行的政策措施,相信可以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巨大的動力。
陳勇:助港青分享紅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指,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一流灣區的基礎建設。香港在金融、法律上有比較優勢,將可以發揮更多作用。特別對香港年輕人來說,大灣區可協助他們融入國家的整體發展中,分享「看得見、摸得到」的、國家改革開放的紅利。
陳亨利:促社會民生融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陳亨利指,大灣區各城市分工合作,定位清晰,以科技引領發展,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宜居城市群,既發展經濟,又促進社會民生融和。「我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機遇下,香港既為自身發展增添新動力,亦為國家邁進新時代作出新貢獻,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范徐麗泰:善用優勢互補
原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對於香港是巨大而難得的機遇,現時從各種數據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已有可媲美國際其他灣區的條件。她希望香港在規劃綱要下多加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及國際城市的地位,與灣區內其他城市進行互補,從而一同發展並走進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