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近年「虛擬銀行」四個大字經常出現,不過普遍市民或未必摸得着頭腦,虛擬銀行與現時各大銀行提供的手機銀行服務又有何分別?由於金管局尚未揭盅,多間傳聞「中選」的營運商因而遲遲未肯開金口,透露旗下虛擬銀行賣什麼葫蘆什麼藥,不過參考其他地方的虛擬銀行,這些非傳統銀行或會提供免最低存款結餘、快速批核樓按及信貸等,無論如何引入新競爭,最得益的都仍是小市民。
首間虛擬銀行是在1995年美國推出的安全第一網絡銀行,提供基本儲蓄、信用卡、基本電子支票等服務,雖然經歷時代變遷,不過仍然為今時今日的虛擬銀行奠下雛形。時至今日,美國已有多間虛擬銀行,不得不提客戶增長最快的Chime,Chime剛推出時,以沒有月費、最低戶口結餘、透支罰款、國際交易費作為招徠,因而吸引大量客戶轉投,尤其是千禧一代的後生市場。
另一邊廂,英國先後多間虛擬銀行冒起,這些新式金融機構被稱為「挑戰者銀行」,多間虛擬銀行都提供各具優勢服務,包括以全自動化技術快速審批按貸及開戶等服務,由以往需以工作天計算的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到以秒計算,迎合新一代不斷轉變的需求。
促普及金融小市民受惠
雖然虛擬銀行或因應各地規則,而提供不同具競爭力服務,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着時移世易,銀行將突破傳統觀念,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反而是一種「行為」,並在撇除實體分行租金大大降低銀行營運成本下,更大力推動普及金融,有業界亦預測未來財富管理服務的入場門檻將降低,更多小市民將享受到普及金融帶來的好處。
回到本港,現時在市場流傳的首批獲發虛擬銀行牌照的名單中,不乏中資科網龍頭關聯公司,包括騰訊旗下財付通、螞蟻金服、小米夥尚乘、眾安夥信銀國際,以及渣打夥香港電訊,及本港金融科技公司WeLab。而金管局最快將在數周內揭曉首批虛擬銀行名單,料屆時「中標者」將一改現時口密作風,密鑼緊鼓宣傳虛擬銀行服務,因此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