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最高法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王貴國建議:港應建參與機制 助中小企融「帶路」

2019-04-26
■王貴國在「一帶一路」國際青年論壇上致辭。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一存  攝■王貴國在「一帶一路」國際青年論壇上致辭。 香港文匯報記者趙一存 攝

「『一帶一路』是個很大的機遇,香港怎樣參與其中?具體項目應該如何落實?香港中小企業想參與應該怎樣從政府層面了解到相關的情況?......」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盛大開幕,香港的獨特優勢讓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香港)院長、最高法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王貴國在北京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政府應該制定一套參與機制,能夠使香港的中小企業通過機制了解到「一帶一路」的實質,及其有哪些項目,然後再評估自己是否可以參與,「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港企整體參與的積極性,亦可以直接促進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

「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可見這些國家都認可中國提出的這項倡議,並且都能夠從中受益,」王貴國認為,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在政策溝通、資金融通、貿易暢通,以及設施聯通和民心相通方面,都能夠為「一帶一路」發揮積極作用。特別是「一國兩制」的推動,讓香港在過去的發展中具有獨特優勢,「香港不僅能夠繼續拓展其國際金融、貿易及物流中心的傳統優勢,還能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經濟融合。」王貴國說。

重視中小企業 創新審核模式

王貴國認為,在推進及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方面,香港政府在規劃項目時,需要考慮如何能使港、澳、台的企業,包括國外的企業逐步加入進來,「實際的參與還是主要依靠中小企業,只有大家都參與,項目才能做起來。」他並指出,這其中,還涉及到政府的實際執行部門落實的問題,「例如一些機構在申請科研項目時,他們會按照傳統的、象牙塔式的研究項目來審核,但實際上『一帶一路』是互聯、互通、共享的問題,需要考慮項目本身的特點,而不能夠按照傳統的思維和方式來規範此類科研項目。」

「香港要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有所作為,需要轉變觀念,多站在企業角度了解他們的需求,同時,還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維,不能用傳統審批項目的標準和模式來審查『一帶一路』的相關項目。」在他看來,在此方面,需要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共同努力,助推香港企業的積極參與,並落實到相關的項目層面。

王貴國強調,作為全球化進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倡議,「一帶一路」倡議不只是口號,就如很多合作關係一樣,「一帶一路」是機遇,亦是挑戰。不僅需要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強有力的承諾加以保證,亦需要認真思考和商討應如何更好地融合,進行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畢竟『一帶一路』不能只是政策,最後還是要在項目上體現出來並落至實處。」他說。

促進人心相通 增加青年交流

為幫助香港專業人才參與「一帶一路」,香港首個提供分享相關經驗的跨界別平台「『一帶一路』跨專業發展計劃」於去年底啟動,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專門撥款232萬港元予以資助。對此,王貴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意在促成國際社會各成員間的緊密聯繫、合作共贏的未來,其不僅能夠提供獨特及長遠的機遇,為今後數代人同享的公共利益,同時,其所涉及的國家和文化的多元性亦將在實施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挑戰。

他強調,作為一個跨世紀、全球性的工程,「一帶一路」的成功有賴於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而各個國家支持的前提條件是人心相通,即人們對「一帶一路」倡議需要了解、理解,進而合作。在此過程中,青年的參與至關重要。他認為,應增加國際青年參與「一帶一路」相關的交流機會,增加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青年活動的支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