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曉菁)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榮譽贊助人、中聯辦副主任陳冬昨於現場致辭時,他對總會提出三點希望--成為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繫人、重要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希望大灣區能在金融科技領域,多多聯動,深度融合,與此同時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他相信,未來大灣區會成為發展金融科技的沃土。
擔任緊密聯繫人角色
陳冬表示,大家都感受到當前香港以及大灣區對金融科技發展的熱度和濃度,他對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的發展,提出三點希望:第一,要成為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的緊密聯繫人,希望大家通過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這個平台,攜手同行,加強交流,共聚三地優勢,加強三地聯動,激發三地潛能,共同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第二,希望總會要成為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希望總會能夠凝聚各方力量,進一步促進技術資本和產業的深度融合;第三,希望總會要成為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作為這個領域的專業團體,要為各界朋友,特別是廣大年輕人「搭台」和「搭梯」,為大灣區金融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陳冬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這種特徵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使得金融產業發生重大改變,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既懂金融又懂專業技術的人才。
他指出,據不完全統計,粵港澳三地的銀行存款總額達4.1萬億美元,相當於全國總額的16%;粵港澳三地的保險保費收入達1,160億美元,相當於全國總額的四分之一。香港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的總市值超過7.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加上大灣區擁有具國際影響力的高校及研究機構,隨着大灣區發展推進,三地的互動更緊密,他相信未來大灣區會成為發展金融科技的沃土。
加速金融科技產品落地
他希望,總會能夠凝聚各方專業人士的力量,進一步促進技術、資本、產業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和新產品服務,推動金融科技產品和傳統產業的對接,加速金融科技產品落地,促進金融科技產業發展。
人才方面,陳冬稱特區政府在培育本地人才的同時,積極鼓勵內地和海外金融科技人才,通過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途徑來香港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了解金融科技,並選擇在這個領域就業、創業。他相信總會將為廣大青年人搭台,提供業務對接、交流合作、專業培訓等機會,為大灣區金融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