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小米董事長雷軍和格力董事長董明珠5年前1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賭嗎?隨着格力空調公佈2018年年報,結果開盤了。
格力電器周日晚公佈了2018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格力電器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000.24億元,同比增長33.3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2.03億元,同比增長16.97%。
2013年12月12日,雷軍和董明珠同時獲得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榮譽,當時在中央電視台轉播的頒獎典禮上,兩人談到小米的商業模式,雷軍預言網絡驅動的消費電子領域會給經濟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董明珠對小米的商業模式卻有不同看法。當時風頭正盛的雷軍說,「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要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小米業績仍遜格力 差距251億
當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大連萬達集團的王健林都站在台上。董明珠回應說:「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就賭10個億。」
之後,小米一直快速增長,雷軍也一直自信滿滿。2014年,雷軍說,「去年我和董明珠打賭,格力1,200億,小米300億,差4倍;今年小米800億,他們1,400億,差距小了,再有一兩年格力就輸了。
如今5年過去了,小米早前公佈2018年業績,全年營業額是1,749億元,當時很多人就等着格力的數據了。如今,隨着格力公佈全年業績,結果是,小米的營業額比格力差了251億元。
傳統製造業VS初創企 勝負難言
雷軍是否將兌現這場賭局,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不過,賭局的結果至少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像白色家電這類傳統的製造業務在市場上站得住腳,並沒有萎縮;第二,像小米這樣的初創企業,乘着互聯網應用近年快速普及的東風,短短數年由手機製造擴展到互聯網相關的多個業務,且實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2018年還成為在香港交易所掛牌的首隻同股不同權股份。從這兩點上可以說,雷軍和董明珠其實都贏了。■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