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苦候有心人三十載 樂迷為黑膠唱片覓知音

2019-05-01
■阿Paul情迷黑膠五十載。■阿Paul情迷黑膠五十載。

近年,香港多間大型唱片舖不敵時代變遷,黯然結業。然而,一雞死一雞鳴,當年慘遭CD淘汰的黑膠唱片,近年卻經歷回暖潮,備受追捧。對於歐德成(Paul)而言,黑膠唱片是他的寶貝。大半生都在「照料」被遺棄數十年的黑膠唱片,阿Paul希望,終有一天,它們都能覓到疼愛自己的主人。■採、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拜訪阿Paul位於深水鶞漫梁EVinyl Hero,一進門口,傻了眼。幾百呎的地方,疊起了一箱又一箱的黑膠唱片,只留下狹窄的、僅容一人之身的過道。「這裡有三萬多隻(黑膠唱片)。」阿Paul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CD面世,相對起傳統黑膠唱片,CD體積小,方便存放,唱片公司也以「音質較好」作為賣點,令大量樂迷「棄膠」,改而購買CD。結果,造成當年全城棄膠的局面。作為黑膠迷的阿Paul,不忍看見黑膠唱片被丟棄,便走到街邊、垃圾站及disco等地,把被丟棄的黑膠唱片撿回來。到了今天,除了在店裡的三萬多張外,在屯門的貨倉內,還有三十萬張,靜靜等待有心人收養。

與阿Paul兩次見面,他都是穿同一件T恤,那是別人贈送的,印有美國搖滾樂隊Guns N' Roses的名字。阿Paul在深水齝瘨翻旭菑虌璊F35年,店裡的一台二手唱機,陪伴了阿Paul十多年。有時為客人試唱片而用,但更多的時候,它在夜裡響起或抒情、或搖滾的樂聲,陪伴阿Paul多個春秋。「我現在仍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時間過了不留痕,但物件卻mark了時間。」阿Paul說。

憶起當年全城棄膠,阿Paul很是痛心。「自1991年後,所有唱片公司不再推出黑膠唱片,想迫人轉CD。那時,很多人突然忍心地將自己的黑膠唱片丟出街。有些人從垃圾房內撿回,再拿到鴨寮街賣,當爛膠般幾元一隻出售。」但實情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間,一張黑膠唱片售數十元。「記得當年,我月薪三百元,一張黑膠唱片售價便達二十元。」當年,阿Paul購買黑膠唱片均會想清想楚,然而,霎時間,它們竟變得如此低賤。阿Paul於心不忍,便走去電台、disco、垃圾房、唱片店等地,把它們拾回家。最初純粹用作自娛,後來越收越多,便發現有不少重複了的唱片,於是,他便開始在鴨寮街擺街邊檔,出售它們。最初,他在鴨寮街公廁對出的位置擺檔,直至2004年初,才搬到現址。

難忘四種感官享受

從唱片套中取出黑膠唱片,然後抹乾淨它,再將之放進唱碟機,其中一面的歌曲播完了,拎起唱針,反轉另一面再繼續聽。阿Paul每晚都在重複這一連串動作。他說,黑膠唱片,帶給他四種感官享受。「我手執唱片,看見它如此大隻,這是視覺;黑膠唱片裡的聲音沒有經過處理,是真人聲音,這是聽覺;不同版本黑膠唱片的紙聞起來也不同,如美國版、香港版都不相同,這是嗅覺;而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黑膠唱片,摸上來的手感也不同,這是觸覺。」對阿Paul而言,黑膠碟既是文化,也是生活方式。

「黑膠唱片留低了歷史的聲音,即使演唱者不在了,但他的聲音仍『刻』在碟上。聽黑膠唱片時,就好像一個活人在你面前唱歌給你聽,很真實,很正。」阿Paul很欣賞黑膠唱片那種真實感,聽黑膠唱片,彷彿坐上時光機,重拾美好回憶。

說起對黑膠唱片的喜愛,阿Paul盡顯柔情,但說到香港人與外國人對待黑膠唱片的態度,他卻越說越勞氣。回憶起當年全城棄膠,阿Paul很是痛心。「個個都把它們丟出來,那時黑膠已不值錢,齯H求你把它們收掉。當年,他們都轉買CD了,但裡面還是同樣的音樂」。仍有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心態的阿Paul,坦言最討厭潮流。「因為有潮流,就有浪費。」閒談間,他憶起自己已有十多年未添過新衣,店裡的物件都是二手的。對比起香港人,阿Paul覺得外國人較為理性。「外國人無咁蠢,即使CD出現,他們仍會把黑膠唱片保留下來,不會一窩蜂地丟棄。」

要照料三十萬張黑膠唱片,很不簡單,縱然愛膠如命,但阿Paul有時也感疲憊。「現在的人很揀擇,又要這樣,又要那樣。」亦因此如,助長「炒風」。阿Paul認為,音樂無分國界,只要是好的音樂,便值得細味、欣賞,不需跟風。「希望客人來到,能像探險一樣,發掘到自己喜愛的音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