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革命聖地延安 告別絕對貧困

2019-05-08
■種植蘋果成為延安不少農民的脫貧途徑。圖為一位殘疾人在延安宜川縣的果園收穫蘋果。資料圖片■種植蘋果成為延安不少農民的脫貧途徑。圖為一位殘疾人在延安宜川縣的果園收穫蘋果。資料圖片

獨特文化催谷旅遊 網售農品熱銷全球

陝西省政府昨日通過其官網宣佈,延安市延川、宜川等23個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退出的延長縣,延安的3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至此,中國革命聖地延安正式宣告已解決區域性絕對貧困。■新華社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關鍵時期。陝西省扶貧辦表示,延川縣和宜川縣的貧困發生率已經在2018年底分別降至1.06%和0.58%,達到了中國政府制定的貧困縣退出標準。

延安革命老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為紅色革命根據地,是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

旱洪災常見 貧困史漫長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歷史上極端貧困。據《延安地區誌》記載,從明初到新中國成立前的580餘年間,延安共發生乾旱、洪澇等災害200餘次。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曾將陝北描述為「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延安人民一直在與貧困作鬥爭。2015年以來,中國中央和各級財政累計向延安投入了62.5億元(人民幣,下同)扶貧資金,精準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等工程,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確保「村村過硬、戶戶過硬」。

為保證脫貧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延安選派了1,784名第一書記、1,546個駐村工作隊、3.74萬名幹部駐村入戶,精準施策,「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

陝北民俗文化成了安塞區脫貧的「名片」,剪紙、民歌、腰鼓、農民畫和曲藝,讓當地上千名貧困群眾從文化旅遊產業中受益。今日的延安,互聯網銷售農產品成為一種「時尚」。很多農民通過互聯網把陝北土特產銷往全球。在宜川縣,電子商務服務網點覆蓋了所有貧困村。

目前,延安6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19.5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66%,建檔立卡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8,289元。

生活有保障 居民感驚喜

如今在延安,脫貧人口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也有保障。延安市寶塔區馮莊鄉康坪村70歲的村民徐俊富說:「過去僅靠延安的耕地養活不了延安人。對比過去貧瘠困苦的日子,我根本想不到延安能有今天!」延安市洛川縣菩提鄉的貧困戶王旺升用無息貸款擴展了7畝新蘋果園,算上他在合作社每年千餘元的分紅等收入,如今每年收入近8萬元。「教育扶貧讓我把兒子培養成了大學生,他現在在老廟鎮政府任職。新蘋果園掛果後,收入還會翻倍。」王旺升說。

經濟趨多元 科企紛入駐

延安改變了過去經濟發展單一依靠能源的局面。除了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以外,華為大數據中心、英雄互娛電競等高科技企業也紛紛入駐。如今的延安高樓大廈林立,已經讓許多遊客感慨「認不出來了」。

「告別絕對貧困,不僅改善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公共服務供給,縮小了城鄉發展差距,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提升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發展能力,而且對於中國特別是革命老區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具有借鑒意義。」延安市市長薛占海說。

中共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說,在貧困縣摘帽後,延安將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協調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確保老區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在2020年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延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歷經80多年矢志不渝,告別絕對貧困,現在是一個嶄新的起點。」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副教授何磊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