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5G AI助推灣區媒體融合發展

2019-05-25
■為推動信息流有序便捷流通,應創新傳播方式和渠道,進行跨媒介、跨平台、跨區域合作,同時,以5G、4K、AI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推動媒體更高效的信息傳播。圖為「灣區媒體融合與創新」論壇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為推動信息流有序便捷流通,應創新傳播方式和渠道,進行跨媒介、跨平台、跨區域合作,同時,以5G、4K、AI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推動媒體更高效的信息傳播。圖為「灣區媒體融合與創新」論壇現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跨媒介跨平台跨區域合作 增強信息有序高效傳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暢通信息流,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目標。在剛剛結束的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上,粵港澳三地資深媒體人和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這為灣區媒體交流互鑒、深化合作提供絕佳機遇。當前,為推動信息流有序便捷流通,應創新傳播方式和渠道,進行跨媒介、跨平台、跨區域合作。同時,以5G、4K、AI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大灣區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人才支撐,應加以應用,推動媒體更高效的信息傳播。

在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灣區媒體融合與創新」論壇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胡鍵認為,建設大灣區,資金流、人才流、物質流、信息流暢通很關鍵,而媒體的作用就是打造信息高速便捷流通的渠道,對其他三方面起到支撐作用。當前,媒體如何通過創新傳播方式,讓信息更好抵達讀者,特別是青年群體,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多元傳播

香港《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認為,港澳青年參與大灣區建設,須先讓他們對大灣區有認知和認同,當中媒體應起到信息中介作用。

國家高端智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表示,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媒體都面對數字化技術革命、移動互聯和智能傳播帶來的挑戰,大家感同身受。

張志安團隊一項面向港澳讀者的調查顯示,新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成為港澳居民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其中,facebook是香港讀者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微信是澳門讀者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新聞網站和fb緊隨其後。因此包括港澳在內的傳統媒體,如何有效借助以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傳播平台,再造新聞生產流程、重塑新聞內容形態,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香港《南華早報》總編輯譚衛兒亦有自己的困惑。她表示,該報70%的讀者來自國外,以歐美為主。在做包括大灣區在內的內地新聞報道時,一些對中國讀者習以為常的說法,在翻譯成英文時,由於語境和文化差異,有時不能準確表達真正要傳達的信息。通過新技術賦能,進行多元傳播,或是一種解決之道。

提高傳播質量

廣東廣播電視台黨委副書記、總編輯鄭廣寧表示,廣東有華為、中興等新興媒體技術巨頭,也有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擁有媒體創新的產業基礎,而港澳在內容和製作上有一定優勢,有條件做到融合創新。

去年10月,廣東綜藝頻道調整為4K超高清方式播出,成為內地首個省級電視4K超高清頻道。「融媒體豐富了傳播形式,拓展了傳播渠道,這將很好地解決以前粵港澳三地廣電媒體之間在傳播中存在的障礙。」鄭廣寧指出。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新技術結合,新華社和網易新聞在去年港珠澳大橋報道中嘗到了甜頭。網易傳媒總編輯高文介紹,他們與新華社憑借獨家專訪+互動體驗式H5,推出《一分鐘了解港珠澳大橋》的報道內容,既有高質量內容,又有新穎的傳播方式,3天內有3,800萬人在線閱讀。

通過新技術賦能,還能解放新聞生產者,讓他們有更多精力去創造更有深度和質量的內容。科大訊飛消費者BG副總裁王瑋介紹,2019年春晚,科大訊飛的訊飛聽見智能文稿唱詞系統被央視技術團隊首次採用,它通過採集、傳碼和語音轉寫技術,一小時的春晚視頻節目,只需要5至10分鐘就可以完成字幕製作。往年,央視團隊需要忙到凌晨四五點,而今年,提前了4個多小時。

與會嘉賓表示,這種跨媒介、跨平台、跨區域的合作,今後料在大灣區內更多開展,助力媒體創新和融合。與此同時在新技術應用於傳媒創新時,也應更重視專業人才,提供更好的內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