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學校家庭社會應重視「美育」

2019-05-25

蔡元培論美學可破偏見 超越生死利害

蔡元培是中國著名的革命家及教育家,他提倡「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辦學方針,對後世影響甚深。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他積極倡導「美感教育」。早前,在由北京大學香港校友會主辦的「『燕集香江 文化中國』論壇:蔡元培先生的香港事跡和美育思想」講座中,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李婉薇詳細談到蔡元培與香港的淵源及其美育思想。蔡元培認為美感是普遍的,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美學是超越性的,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顧忌,故美感教育應受到重視。講者亦認為,時至今天雖然教育制度與美感教育存在衝突,但美育仍是必要的。 文、攝:Vivian

生於浙江紹興的蔡元培1917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曾提出「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開創學術自由風潮。他和香港的緣分是源於1937年抗戰爆發期間,蔡元培來到香港。1940年3月5日逝世,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1938年,蔡元培受宋慶齡的邀請,出席於香港聖約翰大禮堂舉行的美術展覽會開幕儀式。當時,蔡元培便談到一個重要話題,就是關於抗戰與美術的關係。在「五四」激蕩的社會風潮中,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提醒人們「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因在革命時代提倡一種「超越利害的興趣,融合一種劃分人我的僻見,保持一種永久平和的心境」是必要。蔡元培指出:我國輸入歐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繼而練軍,繼而變法,最後乃始知教育之必要。蔡元培對於「美育」的倡導,並不止是從學科角度進行研究,他着眼的其實是更為根本的文化建設和道德拯救之道。

「1938年蔡元培在聖約翰大禮堂演講。他覺得美育可以養成一種寧靜而強毅的精神,他在文中提到兩種美。」李婉薇說:「蔡元培所提到的美,包括兩類,分別是優雅之美及崇高之美。所謂的優雅之美,意指從容和恬淡,超越利害的計較,泯滅人我的界限,是比較非功利的想法。至於另一種美是崇高之美,意即若果我們多看藝術作品,又或者若我們生活在莊嚴而又井井有條的環境裡,可養成偉大與堅強的情操。」李婉薇認為,蔡元培對「優雅之美」的闡釋,可說是美育思想的精華部分。「蔡元培是教育家,可能不會講得很體制化,但他開創性地把美育帶到中國,我覺得這很重要。」她說。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實源自對哲學家康德的哲學思想的感悟。1908年期間,他成為德國萊比錫大學哲學系的學生,潛心研習美學理論,並專注研讀康德著作,從中領悟到美學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啟發了他對美感教育的主張。不過,李婉薇認為,雖然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受到康德的哲學理論的啟發,但他本身對於中國不同階段的教育有何「美育元素」,是十分清楚的。因此,蔡元培所主張的美育思想,是參考及廣納了百家的觀念。

應試教育缺陷在沒有美育

蔡元培認為,美育具普遍性,每個人皆有欣賞美的能力。對於如何實踐美感教育,他認為應從學校、家庭及社會三方面入手。在談到學校教育這方面,蔡元培認為很多科目都跟美育有關,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應要以活潑的帶着美的手法教學。在講座的對談環節中,北京大學校友、中華女子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客座教授王丹凝提出一個現象,就是關於應試教育與美感教育之間所存在的矛盾。

王丹凝以自身的經驗為例。她提到,自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看到這樣的教育制度與美感教育存在衝突。她表示,在內地,在這樣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到了初中後便基本上沒有了音樂、體育及美術這類科目,學生的學習目標只為高考。然而,她憶述自己在北京大學修讀社會學時,大學裡有不少選修科,自己選讀了藝術史、電影史,直言「很過癮」。她表示,在應試教育制度底下,青少年沒有接受足夠的美感教育,「在應試教育裡確實看到這樣的缺陷。」

李婉薇則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分享看法。她看到有不少學生都會在功課中抱怨父母不喜歡自己畫畫或學習音樂,她認為,香港也是走應試教育模式,對年輕一輩而言,他們也會受到「讀書就是為將來找工作」的思想影響。事實上,放眼當下的香港社會,「大學學位就是人生保障」的看法仍是根深蒂固。李婉薇認為,要扭轉這種看法,需要家長、學校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如果要扭轉一個社會的文化和價值觀,有些事情是政府必須做。應從生涯規劃挖掘年輕人不同的興趣與出路。」

富裕了對美的追求就強烈

席間,有觀眾問到為何來到現在,我們竟丟失如此重要的美感教育。對此,李婉薇倒認為不能說現在完全沒有了美感教育,問題是有沒有普及。李婉薇認為,香港是「重商主義」的社會,看重回報,阻礙了美育的發展。她坦言:「在內地,蔡先生的言論或著作一直有被提起,沒有被忘記。談民族性比較難,但普遍性可以思考一下。」

王丹凝則提到自己的經歷。成長於文革期間的她,坦言最幸運趕上了八十年代──那個正值中國富庶和知識爆炸的年代。她認為,經歷了文革後,要如何恢復傳統文化,以及在改革開放後如何面對西方衝擊,中國一直在這兩個「如何」中摸索。王丹凝認為,這十年間中國經濟起飛,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在對富裕生活的追求裡,其實已經有大量對美的追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