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大家可有發現香港近年來愈來愈多街頭「塗鴉作品」在香港的建築外牆、店舖大門、公共交通工具上亮麗綻放。特別是舊社區和工廠區,走在街上轉角就可能遇見漫畫風格的油畫風畫作,它們出自不知名、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之手,讓鋼筋水泥間的街道愈來愈像風格多元的「戶外畫廊」,拉近藝術與人們的距離,也為這座城市保留一些值得留下的美麗記號。而且漸漸不會將這些畫作稱為「塗鴉作品」,而是街頭藝術,事實上有不少作品是真正懂藝術的人的作品。
近來出現不少把街頭塗鴉與文化旅遊等元素相結合的活動,藉以推動創意旅遊,保育歷史文化。最近旅發局發起的美化灣仔區天橋、街頭的工程,通往會展的天橋頂下也是花卉畫,修頓球場的外牆也畫上了畫,非常漂亮,令灣仔區增加不少打卡位。大家都覺得這些美化城市工程比搞一次性嘉年華活動更有意思。
說起香港街頭塗鴉的歷史,不得不提人稱「渠王」的嚴照棠。他15歲到香港謀生,靠當通下水道的「通渠佬」養活一家人。為了拉生意,他從近半個世紀前就開始街頭塗鴉,內容主要是關於通下水道的簡單廣告語、作為署名的「渠王」二字和一串電話號碼。
多年來,他在香港街頭巷尾的牆面、燈柱、井蓋上寫下了不知多少「渠王」。「渠王」沒覺得自己是藝術家,一直堅持街頭塗鴉是因為要找活幹,沒辦法。當年隨處塗鴉並不合法,「渠王」也有被罰款。如今街頭藝術家有了合法創作塗鴉的機會,藝術家們作畫的時間更充裕,作品細節更豐富,更具觀賞性,逐漸形成了「城市風景」。
不講不知香港是有「香港街頭藝術節」的,由2014年起登布斯基與朋友合作成立HKWalls,在他所住的上環發起「香港街頭藝術節」。他們一家家走訪店舖,說服店主「捐出」店面外牆,讓藝術家在牆上作畫,是要「扮靚」香港。至今已連續舉辦了6年,每年匯聚來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數十位藝術家,作畫地點拓展到香港島和九龍多處。登布斯基說,從全球來看,人們正逐漸認可這種藝術形式和街頭藝術家的創作價值。透過香港這個「門戶」,愈來愈多中國以至亞洲的街頭藝術家得到向世界展示才華、獲得認可的機會。
愈來愈多人認識到,藝術是一種軟實力,可以吸引人們來了解一個地區,幫助保育那裡的歷史文化。而且香港愈來愈多大廈是玻璃外牆了,未來你想找牆「塗鴉」也沒地方哩。
好好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