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阻修例損「一國兩制」 建制斥無稽荒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反對派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撓《逃犯條例》修訂,一再將事件政治化,更對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不信任動議」,再借討論動議時大肆抹黑修例。提出動議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聲稱,修例破壞「一國兩制」,是將港人送到內地「滅口」,損害「一國兩制」。多名建制派議員指出,林鄭月娥自上任以來,銳意改善與反對派議員的關係,更接納了他們不少意見,可惜「痴心錯付」,並批評反對派不但拒絕在修例一事上理性溝通,更暴力衝擊議會,及到外國乞求外部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強行將香港的內部事務升級至國際層面,才是損害「一國兩制」的行為。最後,有關動議被大比數否決。
民主黨議員尹兆堅昨日在立法會提出「對行政長官投不信任票」,而反對派議員的發言內容大部分都是在談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更對修例大肆抹黑。尹兆堅在發言時稱,林鄭月娥推動修例,是直接破壞「一國兩制」,「拆毀」香港法治制度,而港人被送到內地審訊,可能被「滅聲」甚至「滅口」云云。
就議案提出修正案的「議會陣線」議員毛孟靜亦聲言,修例是「拆毀」兩地法制間的「防火牆」,又引述昨日路透社的「匿名法官」報道,聲稱修例後香港法官無法就公平審訊和人道刑罰上把關。
責打擊管治威信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在發言時批評,香港反對派議員動不動就發動不信任動議投票,令嚴肅的動議淪為政治表態的「政治騷」,只是為了打擊特首威信的政治手段,完全沒有建設性;動議雖無約束力,一旦動議通過,勢必引起不必要的衝擊,對管治造成負面影響。
她直指,反對派提出不信任動議,源於《逃犯條例》的修訂,但反對派根本不願花時間提出改善修訂內容的建議,而是到外國乞求外國勢力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強行將香港的內部事務升級至國際層面,才是真正損害「一國兩制」的行為。
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批評,尹兆堅的動議純粹是荒謬的「無稽之談」,甚至可以講係荒謬的。事實上,「反對派議員有邊一分一秒係信任過行政長官同特區政府的呢?自回歸以嚟,佢哋信任的,只有西方的一套,反正外國的月亮特別圓。」
他指出,中央政府一直打開溝通之門,誠邀反對派溝通,但反對派就「奉旨拒絕」,他們就到世界各地搖尾乞憐,要求西方國家「關注」香港的發展情況,唱衰「一國兩制」,唱衰香港,抹黑祖國,而特首自上任後就真心誠意和反對派溝通,回應他們的訴求,「結果換嚟在議會內被辱罵八婆,可以話,特首真係芳心錯付。要換取反對派的信任,簡直係與虎謀皮。」
林健鋒強調,中美貿易摩擦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反對派「滿心歡喜」咁到外國「唱衰香港」反對修例,有關言論全屬嚴重誤導,譁眾取寵,「希望佢哋真係好好咁做一個香港人,放下爭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香港謀求發展出路。」
盼回歸理性討論
經民聯副主席張華峰亦批評反對派無理取鬧,是因為政府未有回應他們的要求而「發爛渣」報復。自己身為金融服務界議員,確對《逃犯條例》修訂有疑問,但不會阻止條例審議或提不信任動議。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認為,即使對修例有不同意見,亦應該讓政府清楚解釋,充分辯論,而非衝擊會議、誤導市民,將問題上綱上線,不斷攻擊香港法治,甚至對特首提出不實的指責。他期望反對派回歸理性討論,妥善處理修訂法案。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直指,反對派議員的手法,與當年反國安法立法時一樣,挑起源於謊言的恐懼。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景界議員謝偉銓則強調,特首一直以來做實事、有擔當,反對派議員只是在尋找議題抹黑,而他們以粗鄙言論侮辱特首,更乞求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實不可理喻。
最後,議案在功能組別8票贊成、22票反對;地區直選15票贊成、18票反對下被否決。
政府派發施政兩年成績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代表現屆特區政府,嚴正反對「對行政長官投不信任票」的有關動議及修正案。他強調,林鄭月娥上任不足兩年以來,與問責團隊及全體公務員在推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務實工作,成績有目共睹,反對派議員的批評「既不合理,也不公允」,是「無必要的政治表態」,令人極度遺憾。張建宗整個發言接近30分鐘,並概述了過去近兩年特區政府在各方面的施政成績︰
行政立法關係
■ 行政長官每年出席4次立法會答問會及每月平均一次的行政長官質詢時間
■ 經常採納議員建議,包括提升香港公共廁所的設施和衛生環境;檢討基層醫療及長者醫療券等
房屋及土地供應
■ 去年6月宣佈6項房屋政策新措施,包括修訂資助出售單位的定價機制
■ 去年12月公佈將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調整至七比三
■ 今年2月宣佈全面接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的8個值得優先研究和推行的土地供應選項
多元經濟
■ 與中央相關部委和粵港澳政府緊密協作,共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行政長官自上任以來到訪14個國家,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
創新及科技發展
■ 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循八大方向發展創科,至今先後投放超過1,000億港元
■ 推動創科的計劃,令國家主席肯定和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金融
■ 前年8月成立金融領導委員會
■ 去年4月底,香港交易所實施了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
■ 展開規模達1,000億港元的政府綠色債券計劃
改善民生、扶助弱勢
■ 過去兩個財政年度投放於教育、醫療和福利的經常開支的按年平均增長分別為6.3%、13.5%和13.6%
■ 去年先後大幅優化在職家庭津貼、實施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和推行福建計劃
■ 今年起5年內於「改善買位計劃」下,每年增購1,000個宿位
■ 分階段成立48隊社工隊,及早識別和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
■ 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常規化及增加名額至達到約7,000個
■ 設立13間新的殘疾人士家長/親屬資源中心
■ 為額外約1,800名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到戶家居照顧服務
勞工福利
■ 把法定侍產假增至5天,並就延長法定產假至14星期的建議開展法例的草擬工作
■ 明年向立法會提交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的法例草案
醫療
■ 增撥7億元經常性撥款予醫管局以提高士氣和挽留人才
■ 聘請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及提供相關專科培訓
■ 額外預留50億元,協助醫管局更新或添置醫療設備
■ 增撥4億元經常資助,供醫管局擴闊藥物名冊
■ 醫管局已展開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籌備工作,額外提供約9,000張病床
培育人才
■ 向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及推出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
■ 2019/20學年起實施「一校一行政主任」政策、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政策等
■ 過去約兩年動用了至少83億元經常開支實行了一系列支援學校的措施
宜居城市、交通運輸
■ 多項重要的跨境及本地交通基建過去一年多相繼開通
■ 今年1月1日實施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 豁免專營巴士使用7條政府隧道和兩條政府道路收費,減輕專營巴士營辦商的加價壓力
■ 繼續推行「智慧出行」措施
環境保護
■ 落實上網電價計劃
■ 在政府建築物推出超過400項節能工程
文化藝術和體育發展
■ 撥款5億元以購置博物館藏品和委約創作文化藝術項目
■ 撥款3億元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
■ 投放600億元支持體育發展
與青年同行
■ 將「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常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