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疑竇重重的路透社「深喉」報道

2019-05-30

李自明

香港司法圈和政圈昨日挺熱鬧,不少人私下互相打聽,路透社「獨家報道」中的那三位匿名法官究竟是何方神聖。有人怕被對號入座,問得還特別有技巧。司法界老友對自明說,「今天電話被打爆了,連久沒聯繫的朋友都來電,兜兜轉轉都是打聽消息的。」

引發熱鬧的,是路透社昨日發出一篇「獨家報道」,指不願透露姓名的三名資深法官和十二位從事商業和刑事的著名律師表示,《逃犯條例》修訂是香港法律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增加商界、政界及外交界的困擾。報道話,法官們擔心,如果今後他們試圖阻止移交逃犯給內地,將面臨來自北京的批評和政治壓力;如果他們批准有爭議的移交請求,又可能會被批評只為北京辦事,有損外界對香港司法獨立的印象。報道還指,由於法官按照慣例不對政治或立法事項發表評論,今次是他們首次公開討論此問題。

看罷報道,不少朋友對自明說,感覺疑竇重重。

第一重疑惑,是「說法好矛盾,好不合邏輯」。司法界老友說,作為法官,既然守慣例不評論政治或立法問題,就應該謹守傳統,不要以法官名義公開發表評論;如果真想發表觀點,就公開姓名,「可以聲明,是以個人身份發表意見。」這樣做,堂堂正正,意見表達了,也沒有壞了規矩,更加不會讓公眾產生諸多遐想。「害怕打擊報復?開玩笑,我還想不到香港有誰去報復法官。」

第二重疑惑,是三位法官「很沒有法官的風骨擔當」。司法界老友說,「法官本應該剛正不阿,匡正反邪,有一說一,具有這樣的品質,才是對香港的法治有擔當、有貢獻。」要知道,香港司法獨立和公正,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無論在世界正義工程、世界銀行或世界經濟論壇的法治排名中,香港都排名世界前列,甚至超過美國。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的司法獨立排名亞洲第一。香港的司法口碑,不僅有制度保障,也是全港183位各級法官共同努力和維護的結果。「既然是資深法官,法律素養應該不差,香港的法治成就應該也有他們的努力和功勞,怎麼就這麼輕易否定自己、否定香港?難以置信。」老友說。

老友分析道,作為資深法官,他們應該很清楚現時沿用22年的《逃犯條例》中,有清楚寫明法庭的權力。法庭在決定是否移交逃犯時,亦有很清晰的條文及案例參考。過往有案例是法庭認為不需移交的疑犯,要即時釋放,當法庭認為需要釋放的疑犯,行政長官不可再作任何決定。他們應該比一般人更了解這些。「或許他們太珍惜自己的羽毛,擔心自己的觀點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被今後的司法實踐『打臉』。」老友笑說。

第三重疑惑,是路透社的報道手法,毫不顧忌公信力風險。「不願意透露姓名人士」,是傳媒的一種報道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俗稱「深喉」的消息源,或者不方便公佈消息源。有在傳媒界打滾數十年的資深傳媒人分析,「深喉」通常用於爆料類的新聞,陳述一些重大敏感的新聞事實;也會提前披露一些重大政策,或者是提前釋放一些重大事件的進展信息。「深喉」新聞當然是獨家新聞,影響力大,但正統主流傳媒會非常謹慎,反覆求證;而這些新聞,通常會有後續的進展,來證明並非虛構。

資深傳媒人進一步說,用「不願意透露姓名人士」來表達一些個人觀點,對正統傳媒公信力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根本無從證明「確有其人」。「路透社這次是依仗自己的公信力,還是根本不怕『露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上帝知道。」資深傳媒人笑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