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淑梅
香港踏入回歸22個年頭,對於周蓓女士而言是百般感受在心頭,她是當年中英談判期間,服務年期最長的英方傳譯員,專責將英方代表團的英語翻譯成普通話,她笑言自己當時的普通話非常普通,「1983年我剛從香港大學英文及比較文學系畢業,加入政府當中文主任,後來再加入負責外交談判的普通話傳譯組。因為父母在內地出生,朋友來自大江南北,父母講秘密會用上普通話,為了破解我努力去學習,青山、姚蘇蓉也是我的老師,想不到會派上用場......」
當年部門由翻譯高手鄭仰平先生領軍,他坦言有點憂心,因各位同事普通話水平最多60分,如果坐到談判桌心情緊張,還可以剩下多少分?「部門安排這4、5位同事作特別訓練,學習聆聽內地領導人的錄音帶,有一次一個男聲說︰呢個死仔充滿了駱駝......我呆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鄧小平先生在說︰這個世界充滿了掠奪!那六個星期的精修普通話班,我學習了不少。」
1985年11月周蓓終於在北京首次嚐到傳譯滋味,「那次是談判居留權加註的問題,由政治顧問帶隊,匯合北京大使館參贊,聯同時任首席助理保安司葉劉淑儀女士、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律政司等一行七人。當年北京較好的酒店不多,我們要分別入住三間不同的酒店,最難忘我一直緊抱着那些文件不敢放下。鄭仰平先生帶着我這新丁在場觀察,談判期間遇到不同意的時候,會暫停15-20分鐘......每次休息鄭先生都問我,要不要試?他一直提醒翻譯如游泳,一定要跳下去飲幾口才會學懂!我也想一場到來,沒理由空手而回,死就死啦!誰知這樣的一坐,就坐到1997年6月30日迎回歸了。」
周蓓很感激鄭先生對她的提點,「他說一定要保持鎮定和開卷有益,因為領導人在外交場合什麼也會談及,可能提到省港盃,或者非洲某處地方發生了某一件事,所以每天起床必定查閱大新聞,做好準備,不可胸無半點墨,萬一聽不明白也可以不恥下問,但當第二次再追問已不好意思,可能如骨牌效應一樣,接下來什麼也聽不進去了。」
在10多年傳譯生涯中,她接觸過無數的高級官員,其中她最看不過眼的竟然是末代港督彭定康......「1993年香港發生了多宗工業意外,吊船跌下造成傷亡,政府可以做什麼?當天工會請了幾位工人到來,我負責翻譯。彭督進入會議室視現場的人全透明,與電視上那個吃蛋撻飲涼茶的肥彭完全不一樣,頗擺款,還有5分鐘,他問私人秘書梁寶榮先生今天談什麼?就好像剛剛逛街撞進來,完全無心和無禮貌,他的表現跟我在中英談判中遇過的外交官員,那種風度和誠意真有天淵之別!」
回歸22年,周蓓非常清楚談判雙方的確好認真地將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做好,相信當年的中英團隊,包括她自己在內都希望今天的香港社會,一如既往接納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多聆聽不同年齡組別的聲音,兼容並包,和睦相處,創造美好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