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就香港基建發展的爭議不絕於耳,不少現已在進行中甚至已完成的大型基建項目,如高鐵香港段、機場三跑道和港珠澳大橋等,提出興建時先出現「建與不建」的爭拗;幾經辛苦壓倒「反發展」一派的聲勢拍板上馬後,又出現各種超支和延誤,令公眾對興建大型基建項目有疑慮。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今日香港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部分大型基建工程資料
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
.連接中國高鐵網絡,縮短香港與鄰近地區的交通時間。
.創造約11,000個就業機會,預計可帶來870億港元直接經濟收益。
港珠澳大橋
.縮短香港與珠海、澳門的交通時間,令三地交通更為便利。
.帶動東涌新巿鎮的發展,為該區創造四萬個就業機會。
中環灣仔繞道
.紓緩中西區交通網絡擠塞的問題。
.海濱沿岸區發展為綠化用地,供巿民休憩使用。
.創造約6,400個就業職位。
蓮塘口岸
.用來應付中港跨境人流和物流增長。
.相關工程可創造約2,800個就業職位,並帶來143億港元總經濟收益。
港鐵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
.為未有鐵路覆蓋的東九龍地區提供鐵路服務,並加強新界與港島區的聯繫。
.推動啟德地區的商業和住宅發展,以及土瓜灣、九龍城區一帶的重建發展計劃。
.帶來44億元的經濟收益,創造約15,000個就業職位。
西九文化區
.建有戲曲中心、博物館、綜合劇場等設施,屬世界級的文化綜合區。
.預計可帶來710億港元經濟收益,並創造約11,000個就業機會。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香港政府的公共財政原則
.香港特區保持財政獨立,收入全部用於自身需要。
.香港特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香港政府的政策若涉及稅收和公共開支時,需經立法會批准。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基本法
資料C:香港社會各界對基建工程超支的看法
.經濟學者
基建工程超支,難以賺取預期的經濟效益,甚至出現虧蝕,既不符合社會整體利益,也有浪費公帑之嫌。
.巿民
不少基建工程都因立法會議員「拉布」而受阻,最終導致延期及超支情況嚴重,對公共財政構成沉重負擔,而工程的完工時間遙遙無期,情況有如無底深潭,政府卻不斷以公帑補貼工程,有違基本法訂下的「量入為出」的財政原則。
.時事評論員
現時政府與立法會關係緊張,撥款申請很可能遇到議員阻撓。若政府未能獲得撥款,承建商將要停工,建築工人或會被拖欠薪金,甚至失業,屆時將引發工人不滿,影響社會和諧。
.社工
各項大型工程嚴重超支,浪費大量公帑,攤薄了政府用於其他方面的資源。政府若能把這些資源用於社會民生、福利等方面,將令更多巿民受惠。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香港大型基建工程費用超支,會對香港社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參考資料,試舉出三個,並加以解釋。
(b)「就香港的現況而言,興建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對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論證你的立場。
今日香港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旺角行人專用區」簡介
旺角行人專用區在2000年起設於香港旺角,範圍包括介乎西洋菜南街和花園街之間的奶路臣街、介乎亞皆老街和登打士街的西洋菜南街,以及介乎西洋菜南街和花園街的豉油街和通菜街,是九龍區人流最大的行人專用區。當中發展不少街頭表演攤檔,成為該區以至本港的一大特色。2018年5月24日,油尖旺區議會討論由經民聯議員提出的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動議,結果獲大比數通過。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有關發展地道旅遊特色的看法
立法會旅遊界議員認為,取消旺角行人專用區的決定可惜,相信本港短時間內難找到一個擁有類似特色的街道或空間。事實上,本港旅遊業近年屢被批評愈來愈沒有特色,只剩下大型景點。而在個人遊旅客增多下,香港更應推廣特色旅遊。所以,政府應在噪音滋擾問題和旅遊特色方面取得平衡,物色一個交通配套好、空間大,卻又不擾民,讓表演者可一展所長,巿民和遊客也能享受街頭表演的地方。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對香港「旺角行人專用區」的看法
.佐敦西區議員
旺角行人專用區今日已被評為「烏煙瘴氣、神憎鬼厭」的「怪胎」。
.油尖旺區議員
旺角行人專用區已變為「旺角特別行騙區」,只有大媽、大叔得益,促還居民寧靜。
.旺角南區議員
專區兩旁商店店員不但難與顧客談話,部分更需戴耳塞上班;有居民每逢周末需搬往親戚家中暫住,故支持永久取消行人專用區。
.時裝店店員
店舖的音響要與街頭表演者鬥大聲,又因聲浪太大而難與客人溝通,生意額因而跌至只有三成,而事實是在不受音樂檔噪音影響的日子,生意額曾上升一倍。
.時事評論員
旺角行人專用區本身甚有特色,有助聚集人流,吸引不少中外遊客慕名而至。若行人專用區被取消,勢必會令人流大減。商戶生意額有機會跌一成至兩成。此外,由於行人區範圍將大幅縮窄,或會造成人車爭路,遊客未必願意長時間停留,對商戶的生意或會構成壓力;中長線而言更會對該條街道的租金構成一定壓力,料撤銷專用區後租金會下調10%至15%。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參考資料,解釋旺角行人專用區如何影響巿民的生活素質。
(b)你對香港政府發展地道的旅遊特色有何建議?試舉出三項,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對歷史建築的評級準則
1. 歷史價值:與重要歷史事件、人物的關係、建築物年齡等。
2. 建築價值:為某種建築風格的重要例子、提高環境美感等。
3. 組合價值:屬於歷史建築群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相同文化價值等。
4. 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社會公認的重要地標、延續集體回憶等。
5. 保持原貌程度:曾作的修葺對其歷史的重要及建築完整的影響等。
6. 罕有程度:在上述五個方面是否罕有。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古蹟辦網頁
資料B:香港法定古蹟與歷史建築評級分類
.法定古蹟(117項)
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古物事務監督可阻止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特定條件。例子︰中環舊最高法院外部、灣仔景賢里。
.一級歷史建築(167幢)
具特別重要價值,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保存。例子︰灣仔藍屋、北角皇都戲院。
.二級歷史建築(331幢)
具特別價值而須選擇性地保存。例子︰灣仔和昌大押、深水埗美荷樓。
.三級歷史建築(446幢)
具若干價值,並宜以某種形式保存;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考慮其他方法。例子︰中環街巿、大澳天后古廟。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古蹟辦網頁 (截至2018年3月22日)
資料C:對香港保育政策的看法
保育很多時是新舊之間的選擇,不同城巿會有各自的取向,如經典名城巴黎,大部分舊建築不輕易拆毀,新建築也大多是配合城巿面貌,不能太突兀,以保存城巿的整體形象。
無可否認,香港以往是比較關注「發展」的城巿,一些具本土特色如唐樓建築,或現代主義建築,在地價樓價高企下,很易被拆去,再興建具有經濟收益的高廈,而殖民地建築更因主權移交後變得敏感,香港政府處理時更是小心翼翼。
除了很少數建築外,大多建築並沒有非保留不可的原因,例如唐樓這種極具特色的建築,應保留多少?如果單憑個別唐樓的價值去評級,或者最後只會剩下很少數,但這些建築同樣構成了城巿的身份、巿民日常的生活、工作的場所。
我們希望在一個怎樣的城巿生活?這不但是如何發展的問題,也是如何保育的問題。因此,換個角度看,保育政策背後代表的是香港人認為這座城巿發展的步伐應如何,在新和舊之間如何取捨及平衡。而這些是否只由政府由上而下去決定?近年興起的保育運動,正正是反思城巿發展和保育之間的優次和平衡,以及公民社會是否應在城巿發展上有發言權。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你認為保育古蹟對香港巿民有何價值?參考資料,試舉出兩項,並加以解釋。
(b) 你是否同意「在香港保育古蹟比其他城巿更為困難」這個說法?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文物古蹟是我們文化身份的象徵,也是我們集體回憶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我們文化上的延續和歸屬感。香港的文物建築以及考古文物揭示了我們獨特的過去:一個由中西文化匯聚而成的獨特傳統。保存這些不可再造的文化遺產,可承繼我們的文化瑰寶,並將之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